讓我們知道在氣候議題上,我們在什麼階段
比爾蓋茲以他在微軟的經驗為例子,他指出,一間企業在經營時會用到大量的數據輔佐決策。企業會需要知道公司的銷量、客群樣貌、競爭對手資訊——企業要知道如何達到目標,就必須透過計算的方式,了解自己現在身處於哪個階段。
在經濟市場裡,幫助企業了解自身狀況的框架俯拾即是;但在氣候議題上,這樣重要的指標卻沒那麼明確。比爾蓋茲認為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在討論氣候變遷時會如此不知所以然;而就算讓所有人都同意全球暖化是個嚴重的問題,我們也沒有明確的計算方法讓我們了解我們距離解決這個問題的終點有多遠。甚至是:我們已經發展足夠解決溫室氣體排放的工具了嗎?是否需要投資人投入找到新的發明呢?現行的綠色能源解方夠有效、夠便宜了嗎?
而這時候,比爾蓋茲提出了「綠色溢價」的概念,稱它可以解答上述這些無法定義的問題,讓人們知道在對抗全球暖化的路上,我們已經達成了多少。而比爾蓋茲也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這個簡單的概念如何幫助解決氣候變遷的危機。
「綠色溢價」是什麼?
比爾蓋茲提到,為了把最好的想法跟最多的資源放在氣候跟能源問題的刀口上,就必須了解:同樣的產品或服務,使用「會排放碳」與「不會排放」兩種技術的成本差距,這稱為「綠色溢價」。
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比爾蓋茲如此說明:
要把我們重度依賴能源的經濟,從「骯髒」的排碳技術轉換到零排放技術,多花成本是免不了的事。這些多出來的成本,我稱之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
舉例來說,若一架飛機使用一般飛機燃料,一加侖的燃料約 2.22 美元;若使用乾淨的生物燃料(biofuels),一加侖燃料約 5.35 美元。而兩者的成本差距約為 140%(3.13 美元),亦即,飛機燃料的綠色溢價為 140%。換句話說,如果想把飛機轉變成零排放行為,需要多花 140% 的成本。
也就是說,要讓大家採用乾淨能源、零排放技術,人們得想辦法把「綠色溢價」這個成本降低。
當然「綠色溢價」並無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計算中會牽涉很多不同的可能,用什麼技術替代哪些技術,都會影響綠色溢價的高低。不過,透過綠色溢價的計算,我們可以了解我們在哪些領域已有可執行的解方、哪些還需要技術突破、而哪裡最需要大家重視。
了解綠色溢價了,然後呢?
透過綠色溢價的數據,可以幫助各個產業在做決策時各自檢視要實現零排放的成本,找出最迫切的產業,把時間、精力與資源花在最有用的地方。
在溢價低、甚至沒有溢價的領域,我們就應該採用零碳方案了;若我們仍無採用,則代表問題不在成本上,更能找出其他出問題的部分,如政策、市場風氣等;在溢價高的領域,則是我們可以將資金、人才投入的部分,這些不但是人們要朝向「零碳排」目標所要解決的關鍵,也是新技術、新產品的發揮機會。
此外,透過國際貿易與科技的進步,人們也可以透過貿易的方式,讓研發能力強的國家出口產品至負擔不起溢價的國家。如此一來,不但能攜手各國一起實踐零碳排,市場競爭的關係也會使企業爭相開發,加速乾淨服務的進程。
政府、企業與個人,我們該怎麼做?
比爾蓋茲也分別從政府、企業與個人三個面向,說明人們可以如何透過各自的力量,一起幫助社會創造零排放環境。
政府:透過政策的制定,將「會產生碳排放的技術或資源」的成本提升,並讓乾淨能源等零碳排技術成本降低,包含電力、燃料等。
企業與投資者:透過購買較乾淨的解決方案、投資乾淨解方的研發、支持採用乾淨技術的企業與新創、並透過企業影響力呼籲政府提出對環境友善的政策。
個人:透一個人的力量也可以影響市場。透過個人的消費,讓電動車、素肉堡等環保產品的需求上升,儘管剛開始這些產品的價格可能很高,但如此的消費行為會間接地讓市場了解:這些產品的需求正在上升。如此一來廠商便會加速這些產品的研製,更能讓這些產品的價格降低,讓更多人可以支付這些產品。
這些行為都會有相應的風險跟額外成本,不過比爾蓋茲說明這些都會是短期成本,長遠來看,效益將可以與所有人類共享。為了避免氣候災難,應讓更多人了解綠色溢價的概念,並藉由眾人貢獻各自的力量,把這些溢價縮減,共創一個永續乾淨的環境。
延伸閱讀:
用市場經濟對抗全球暖化,從歐盟——全球最大碳權交易市場看節能減碳
ESG、環境永續….氣候議題為何重要?臺灣證交所以福斯汽車、PG&E 為例
※本文授權自愛地球學院,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