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車諾比核災 35 年後尚未結束,監測又發現一處隔間中子釋放激增 40%

車諾比核災 35 年後尚未結束,監測又發現一處隔間中子釋放激增 40%
撰文: 藍 弋丰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08-17

1986 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汙染擴散全歐,周邊也成為無人區,至今已經 35 年,逐漸被世人遺忘,不過其實核災從來沒有所謂結束,只是「穩定」而需要時時監測,而這個穩定也隨時會改變,車諾比事故現場內部一處反應爐下方隔間,4 年來中子輻射量增加 40%,提醒世人車諾比的幽靈從未遠去。

車諾比事故時 4 號反應爐爐心熔燬,熔融的核燃料棒,連同鋯外殼以及石墨,混合沿路熔穿的鋼筋混凝土,成為岩漿狀,往下流到反應爐下方的各隔間,這些爐心熔融物在此冷卻,但是並沒有就此安息,內部含有的放射性鈾、鈽,仍會自然衰變分裂,不斷釋放出中子與熱能,中子若是擊中旁邊的其他放射性原子核,又會引起下一個反應。這次反應爐下方隔間,編號 305/2 室的反應加溫,中子輻射量持續增加,讓科學家開始憂心,若是中子量繼續增加,以至於反應加速,有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到底為何本來已經穩定下來的車諾比爐心熔融物會「死灰復燃」?由於現場輻射劑量極高,無法進入探測,一切情況只能猜測,科學家認為,2016 年增建保護性外層包覆住車諾比事故現場,可能弄巧成拙,反而是惡化原因。

 

但是增建有很好的理由,當初事故發生後,緊急興建包覆住事故現場的「石棺」,因為趕工草草完成,可說千瘡百孔,不僅下雨時到處漏水,甚至連小動物都隨意進進出出,實在不是一個布滿高放射性物質的危險核事故現場應有的封鎖保護措施,這種漏洞百出的情況,核污染物質豈不是到處洩漏?所以從蘇聯繼承到車諾比事故廢墟的烏克蘭政府決定好好的重新加蓋。

 

加蓋以後,沒有漏水問題了,卻沒想到,過去爐心熔燬物質每天自然衰變分裂,產生很多中子,是因為下雨漏水讓地下空間都泡在水中,水吸收了射出的中子,充當緩衝劑阻止連鎖反應,2016 年加蓋後,不再漏水,原本的積水也就逐漸乾燥,等到過去的積水全乾了,沒有水來當緩衝劑,反應就逐漸加溫。

 

先前車諾比廢墟中也有其他隔間出現反應加溫的情況,但之後又自行逐漸穩定,此次 305/2 室反應增加 40% 較為異常,但仍有可能自行穩定下來,科學家們現在認為情況雖然值得密切注意,但尚未到危險程度,目前正在思考如何應對。

 

首先是更了解情況,可能派出能耐高輻射的機器人,到出問題的隔間,設置中子偵測器,以確實了解情形,目前該處並沒有感測器,科學家也不曉得該處隔間到現有感測器之間,確切是經過哪些物質,難以判斷情況。機器人若能靠得夠近,設置中子計以及溫度計以外,最好還能取回部分爐心熔融物樣本,並且安裝固態中子吸收計,如釓金屬棒。若是狀況繼續升溫,機器人也無法靠近,那麼,可能的方案還有,鑽孔進入該隔間,注射中子吸收劑硝酸釓。

 

305/2 室的異常狀況,還不能稱之為危險,引發再度核災的機率也相當低,但是再度提醒世人,核災沒有真正結束的一天,而是幾乎半永遠的需要持續的監測管理──核燃料鈾 235 的半衰期為 7.038 億年──即使時間久到世人快忘記,仍會不時會有狀況需要處置,並且這個任務還得一直交接給後代子孫。車諾比 4 號反應爐,可說是「核災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Nuclear reactions at Chernobyl are spiking in an inaccessible chamber

 

※本文授權自科技新報,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