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口罩大概分6種:紙口罩、布口罩、活性碳、醫療級、N95、經濟部CNS15980認證可防PM2.5的防霾口罩;其中,防霾口罩可根據PM2.5濃度有A、B、C、D四等級。
那麼,是否一定需要戴到最高等級的「防霾口罩」,外出才能達到保護效果?根據《元氣網》報導,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直言,「紙口罩、布口罩對PM2.5完全零效果」,而活性碳口罩因沒有過濾層,阻擋PM2.5的效果差。
「CP值最高的是醫療級口罩」,有三層過濾層,不僅可以防止PM2.5入侵,還能阻擋飛沫傳染的病毒,即使防護力只有3、4成,但從一般人活動外出頻率來看,仍是相對適合的選擇,缺點是密合度不好,「建議可外加一層布口罩,不僅可以延長使用壽命,也能提高貼和度,阻絕效果同步提升。」
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曾敬閔也指出,一般醫療級口罩的最外層有防水作用,可以防止飛沫進入口罩裡,中層則是過濾作用,可以抵擋90%以上、5微米顆粒粉塵(絕大多數細菌和病毒的大小都在5微米以上),一般多用於預防空氣汙染或飛沫傳染的細菌、病毒等空氣中有害物質。
曾敬閔建議,外科口罩應每天更換(每次戴不超過4小時),有破損或髒汙時應立即更換。一般感冒、進出公共空間(醫療院所等)、流感期間、騎機車(可抵擋約30%的PM2.5),或環境不通風時,皆適合配戴。
口罩這樣戴才正確!
口罩有顏色那面應該朝外。
- 鼻樑處有條壓的口罩,條壓那面向外,沿著鼻形按壓服貼於臉。
- 口罩邊緣應該密合於臉部線條,若發現眼鏡起霧,表示鼻樑附近的密合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