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過程中,弱勢社區或原民部落經常是計畫鎖定的場域,如何與社區居民站在同一個水平視角,邀請他們一起參與社區的重新設計,提供真正所需的協助或規畫?2019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中,「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邀請澳洲坎培拉大學Petra Buergelt博士,分享如何與社區建立長期關係,承擔大學社會責任。
曾在台灣當一年交換學生的捷克人Petr Danda(阿得),因為愛上台灣文化與茶,自告奮勇在捷克大力推廣台灣,就連新亮相的駐捷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室內設計也找上Petr Danda為之操刀。
「別擔心,我會帶你回家。」來自捷克的登山好手Petr羅培德,不但擁有被山友稱為「神級」的超快腳程,紀錄台灣美景的同時,他也協助救難隊搜尋失蹤山友,至今已救回7位生還者,也搜尋到7位罹難者並帶他們「回家」,用獨一無二的方式在愛台灣,也被朋友稱為台灣山林的「阿斗仔守護神」。
這個月初,《彭博》報導,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碳捕捉裝置「Petra Nova」在寂靜了 3 年後,有機會重啟。這是否代表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碳捕捉和封存技術(CCS)又再度成為美國的關注重點?
休士頓的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簡稱 OXY)正在德克薩斯州投資 10 億美元打造 STRATOS 碳捕捉工廠。這座橫跨 65 英畝的設施預計於 2025 年中啟動商業營運,每年可從大氣中移除 50 萬噸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