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肯錫時尚:美妝 2025報告》,全球 4,410 億美元的美妝產業都在從「輕鬆成長」邁入「複雜的新階段」,如今正顯現出降溫的跡象,2024-2030年市場預測全球成長由7%跌至5%。 且消費者對「美」的理解已逐漸擴展至健康、個人護理及醫美等領域;同時,消費者愈發重視價值、對行銷炒作保持懷疑,並專注於那些是否如重視有機、天然、潔淨或科學驗證的產品。因此建議美妝業者應重新校準策略,並強化自身價值主張以突圍而出。
雀巢宣布與re.green及Barry Callebaut在巴西展開大規模森林復育與農林混作專案,總計覆蓋8,000公頃、植樹1,100萬株,預計帶來長達20至30年的碳封存效益。計畫不僅有助於達成雀巢2030年全球「種植2億棵樹」承諾,更提升咖啡與可可產地的氣候韌性,支持農戶生計。這項合作凸顯企業如何透過再造林與供應鏈投資,把永續戰略落實到產區前線。
立法院於8月29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納入購買新汽機車也可減徵貨物稅,新購燃油機車全面降稅2,000元、小客車貨物稅每輛則減徵5萬元。 其中,新購買排氣量150cc機車並完成掛牌者,除了可以減徵貨物稅每輛2,000元,再加上原先機車汰舊換新的補助4,000元,最高可減徵6,000元,修正案確定將汽機車汰舊換新的貨物稅減徵優惠延長至2030年12月30日止。
今周刊編按:台灣綠電市場正迎來快速成長的新階段。在AI、半導體與電動車等高耗能產業推動下,用電需求持續攀升。經濟部預估,2030年全台用電量將突破3,343億度,其中綠電需求將首度突破千億度。 看準趨勢,天能綠電已搶先與多家半導體、電子與金融大廠簽訂長期合約,為未來十年奠定穩定成長基礎。但由於售電本質毛利不高,加上競爭者急速增加,也使價格波動和壓力越來越明顯。
隨著人工智慧(AI)熱潮席捲全球,市場對算力的需求正以驚人速度飆升,也讓資料中心用電量大幅增加,根據研究,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需求預計到2027年將成長50%,到2030年更將比2023年高出165%,這波AI驅動的「算力通膨」,已成為推升全球能源需求的主要動力之一。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期待日益升高,創業者正逐漸成為實踐永續轉型的關鍵推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與全球創業觀察報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最新發布的報告,綜整出四項全球創業與永續融合的重要趨勢,點出「誰」正在推動改變、又「在哪裡」發生,為全球邁向 2030 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供啟示。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8月1日發布「2025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調查顯示,國人對能源結構的認知普遍不足,僅有不到一成受訪者正確認知台灣能源進口依賴超過95%,,對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及主要發電燃料多數答錯或不清楚;能源轉型信心不足,過半民眾不看好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標,並對天然氣供應穩定性表達擔憂;核能支持度則顯著提升,已超過六成受訪者贊同發展核能。
當全球電動車與3C產品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而來,一個隱形的危機正悄然堆積如山:廢棄鋰電池。根據環保資訊中心數據,2030年全球將有超過1,200萬噸的鋰電池退役,主要來自電動汽車的大量普及與汰換。這些被淘汰的能源載體,既是燙手山芋,也是潛在的城市礦山。
科技巨頭Google力拚2030年達成碳中和,不僅積極採購並建置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更投入下一代能源技術,布局未來能源市場。近期,Google宣布與義大利新創公司Energy Dome展開長期合作,將導入其創新的長時間儲能技術「二氧化碳電池」,可支援8至24小時的能源儲存與釋放,有望提升能源調度彈性。
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組織 (SBTi) 22日正式發布《金融機構淨零排放標準》(FINZ, SBTi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t-Zero Standard)要求金融機構若依循標準承諾淨零,須公開「化石燃料透明度政策」,立即終止對新化石燃料專案的融資,並於2030年終止對參與擴張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一般用途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