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電業近期好消息不斷,華城(1519)宣布推出台灣最高功率的電動車充電樁、士電(1503)則預計在第三季下半正式揮軍電動車充電站營運,而東元(1503)與海龍風電合作的陸上變電站亦規劃在下半年動土,大同(2371)則宣布與西門子能源合作切入風電電力管理系統的佈局,重電業者在新能源事業的佈局可說是各顯神通,成為各公司支撐未來營運展望的利基所在。
台灣為了追求供電系統的穩定,除了強韌電網計畫,儲能也將是未來賴政府能源政策的重心,若將現行儲能相關業者分為三類,也更易釐清各自的長期潛力。
重電族群直直落,想低買該如何操作?520後政策推動,題材個股還會再攻一波,利用KD直找尋最佳的切入點。
士電(1503-TW)所屬的電機機械產業,特別是在重電設備領域,受惠於全球能源轉型政策及台電電網強韌計劃,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公司在重電設備市場的訂單能見度高達3至4年,並且在電動車、自動化設備等新興領域也有布局。
台灣電線電纜業在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下,產業前景看俏。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電線及電纜業產值已達1,88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2.9%,全年產值預計將突破2021年2,024億元的歷史高點。 其中重電股四雄,中興電(1513)、士電(1503)年營收創歷史新高,而亞力(1514)因2023基期太高,拉低了2024年的營收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