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北京當局祭出監管措施影響,東亞企業的市值排名出現大洗牌,騰訊(Tencent Holdings)、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Holding)這兩家資訊科技巨擘如今的合併市值較去(2020)年底大減3,300億美元。相反地,半導體製造商的需求卻日益增溫,中國政府推廣的減碳行動也推高相關企業(例如車用電池廠)市值。
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提到,因應中國的「共同富裕」政策,許多大企業紛紛響應,陸續大手筆地捐錢,像是騰訊、阿里巴巴都捐出 1 千億人民幣,甚至連拼多多的創辦人黃崢,除了以個人名義捐錢外,還加碼承諾未來一年公司淨利,大約 15 億美元,將全額捐出。我通常是沒在關注財金新聞的(在金融業但不看財金新聞,我也是蠻奇葩 LOL),但真正吸引我眼球的是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針對這個「大樂捐時代」的評語:這樣的行為將讓 ESG 的普世價值,面臨空前挑戰。
往年一直是「兩岸三地一千大市值排行」老大、老二的騰訊、阿里巴巴,今年由台積電篡位成功,也反映出經濟體的強弱興衰。
恒指公司現時有21項與ESG相關指數,供不同發行商推出各種基金或ETF等產品,投資於與相關指數掛勾產品的資金已逾4百億,創有紀錄新高。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提到,公司會為市場「度身訂造」指數,以促進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