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週一(6/9)宣布將併購台灣本地計程車車隊「皇冠大車隊」,展現 Uber 持續深耕台灣市場的承諾,同時深化與台灣本地計程車產業的合作關係。 皇冠大車隊自2011年成立, 2017年起便與 Uber 合作,透過Uber平台派遣職業駕駛,待主管機關完成審核程序後,Uber將與皇冠大車隊的管理團隊及職業駕駛密切合作,確保流暢且高效率的整合與轉換過程。
海運業碳排量約占全球碳排量3%,運量卻佔了全球貿易量近九成。航運脫碳轉型除了要配備跟得上替代燃料需求的硬體設備,具備安全操作能力的船員也不可少。如何幫助全球船員都能銜接產業轉型、保障職場安全,成為綠色航運時代備受討論的公正轉型議題。
華航去年繳出史上最佳成績單,營收突破兩千億元,還慷慨發出6.6個月年終。 但交機不斷延遲,讓華航陷入機隊不足的瓶頸,新任董事長高星潢要如何突破困境,再創榮景?
這台機器外型像「戰鬥機駕駛艙」,使用者坐進去後,設備會注入溫水,用微小氣泡清潔皮膚,這些微氣泡比1970年的版本更細小,能更有效清潔死皮和髒汙,還不用肥皂,15分鐘內就搞定洗澡加烘乾。
無人車、自駕車的技術正在發展當中,自駕車通常是電動車,比起油車能減少排放,而他也能提升移動性,並且能針對年長者以及身體不便的人士提供了一個可能的駕駛解決方案。然而,儘管自駕車比純人工駕駛的車輛還要多了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優勢,但實際能達到多少效益,還是得看我們的消費市場對於它的安全性以及效率提升面的信任與肯定。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獨當一面,至少可以像特斯拉新車一樣,從工廠組裝完成後,就能自己行駛到碼頭準備被裝上船。 在我們參觀過的汽車工廠裡,無論多麼先進,最後一里路都需要人類將車輛開出工廠,裝上卡車,但特斯拉可沒打算在這個步驟多花錢,從這個星期開始,位於加州費列蒙工廠的特斯拉新車出廠後,就可以自己搞定最後一里路。
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2025科技願景再度引起全球熱議!在近期落幕的 CES 消費電子展中,他透過對談揭露人工智慧 (AI)、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腦機介面以及火星殖民等劃時代技術突破,並對未來科技和人類命運發展提出遠見預測。
今周刊編按:被譽為 2025 年科技風向球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今(7 )日於拉斯維加斯登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發表主題演講,外界預測他將推出新一代 RTX 50 系列顯示卡。 今年展會焦點除了 AI 科技外,還包括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各大車廠將展出多項其最新的研發成果。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日公布第3季交車數據後,因交車數未優於預期,股價反而下跌,但下一件大事讓投資人引頸企盼,即旗下無人計程車隊Robotaxi在加州時間10月10日(台灣時間10月11日)亮相。 特斯拉原定在今年8月8日就要舉行Robotaxi原型車發表會,沒想到一延就兩個月,而就在發表會前夕,任職6年的特斯拉資訊長薩迪(Nagesh Saldi)卻突然離職,他是特斯拉德州和紐約資料中心負責人,該部門需要更多運算能力來訓練其神經網路,以進行自動駕駛和其他人工智慧工作,高層突然離職也引發外界諸多揣測。
為增進行人安全,行政院今年啟動4年4百億元計畫,改善易肇事路口,為何民眾仍無感? 臨停空間不足、行人路口改善進度慢,以及地方政府執行有難處,都是待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