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線電纜市場已趨飽和,老牌線纜廠大亞集團轉型布局綠能,今年還收購大同子公司志光能源,要造全台最大漁電共生電廠,靠著水牛精神一步步克服困難。
「五年後希望回頭來看,大亞(1609)的獲利能不斷成長,另外,大亞的獲利能夠更加穩定,這就是大亞這幾年在努力的方向。」電線電纜大廠大亞今年表現亮眼,累計前11月營收248.88億元,年增53.15%,董事長沈尚弘今(9)日表示,大亞今年表現樂觀,營運有機會再創新高。
「高附加價值」、「穩定獲利」,是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近年常提起的兩個關鍵詞。回顧由他主導的企業體質調整,今年可說是開花結果。從營運表現來看,華新麗華第三季毛利率衝至十二.四九%,單季獲利來到四十五.二四億元,雙雙寫下二○○四年來新高,累計前三季更大賺近百億元,這家國內老牌電線電纜大廠,究竟如何華麗轉身?
台灣電線電纜業在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下,產業前景看俏。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電線及電纜業產值已達1,88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2.9%,全年產值預計將突破2021年2,024億元的歷史高點。 其中重電股四雄,中興電(1513)、士電(1503)年營收創歷史新高,而亞力(1514)因2023基期太高,拉低了2024年的營收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