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的新商業模式是透過重新定義廢棄物、重新設計產品與製程,運用新科技讓資源、原材料與廢棄物回到產業鏈內不斷循環,大幅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
「飼養肉雞的雞農,養雞期間幾乎一天假都不能放,就連只是去外縣市,也要當天就趕回來顧雞。」iCHASE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光甫(首圖中間)說。 所謂的「顧雞」,不只是餵飼料、清理環境這麼簡單,還包含手動抓雞秤重、深夜觀察雞叫聲變化確認健康狀況、定期走進雞舍擾雞以維持雞群活動量、隨時趕走野鳥等,才能確保雞隻生長狀況穩定。以現有狀況來說,這些工作全都只靠人力進行,才導致雞農總是「寸步難離」。
入夏以來,台灣多地氣溫頻頻飆升至36度以上,連蛋雞也難以承受。近期蛋價崩盤再加上周南部一處蛋雞場更出現大量雞隻因熱緊迫而暴斃,目睹雞舍內滿地雞屍,蛋農們直感痛心。
「我們的雞舍沒有味道!」石安牧場(2018年與上品王食品合併)場長林逸峰帶記者走到雞舍外圍,自信的說。 沒有氣味的原因是,石安牧場將場內數十萬隻雞的雞糞和洗選蛋的廢水,經過地下管線到2014年斥資3.5億元建造的再生綠能廠,實現100%回收,過程中氣味不會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