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宣布與re.green及Barry Callebaut在巴西展開大規模森林復育與農林混作專案,總計覆蓋8,000公頃、植樹1,100萬株,預計帶來長達20至30年的碳封存效益。計畫不僅有助於達成雀巢2030年全球「種植2億棵樹」承諾,更提升咖啡與可可產地的氣候韌性,支持農戶生計。這項合作凸顯企業如何透過再造林與供應鏈投資,把永續戰略落實到產區前線。
雀巢(Nestlé)中美洲分公司與廣告商奧美(Ogilvy)哥倫比亞分公司合作開發「Self-Packing Cheese」,創新利用乳清製成100%可生物降解包裝,完全取代傳統塑膠,目前已在巴拿馬市場進行測試。
你知道嗎?全球咖啡價格已攀升至近50年來的新高,主要原因是巴西和越南的惡劣天氣導致供應短缺。這一現象迫使包括雀巢在內的咖啡烘焙商提高售價,並使消費者在生活成本壓力下尋找更便宜的咖啡選擇。 相對而言,外出飲用咖啡的消費者可能感受較小,因為咖啡豆成本僅占每杯咖啡價格的1.4%。因此,像星巴克等咖啡館可能更能吸收成本壓力,而家庭沖泡咖啡的漲價可能讓部分消費者考慮更常光顧咖啡館。
每年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不少企業示範如何整合資源,從內部經營到供應鏈合作全面推動低碳轉型,為社會及環境的永續發展樹立新標竿。 食品界龍頭雀巢公司耗時近一年,終於完成「組織碳盤查」,成為全台率先完成在地組織碳盤查的外商食品業,並有建立「食用乳粉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旗下6支產品獲得奶粉碳足跡標籤。 零售業也積極參與,7-ELEVEN推行FSC認證紙杯及「OPEN iECO循環杯」,而CITY CAFE則回收咖啡渣製成環保服飾,拓展品牌永續影響力。
植物肉風潮在全球愈來愈熱,對於環境更友好的植物肉也受環保人士喜愛,美國專門生產植物肉的公司超越肉類(Beyond Meat)在2019年風光上市後,更將植物肉的流行推向高峰,但近年Beyond Meat的銷售數字卻每下愈況,股價和2019年最高時相比,也大跌將近96%,也讓投資人好奇植物肉的未來發展。
就像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宣布他們的業務已達到「碳淨零」、沒有製造溫室氣體一樣,一些大型跨國企業也開始聲稱他們的塑膠垃圾已經達成淨零目標,像是百事公司(PepsiCo)與雀巢。這些企業付錢支付「塑膠排放權」(plastic credits),抵銷掉他們銷售消費產品而製造的塑膠瓶、塑膠袋垃圾。那麼,這套「塑膠權交易」抵銷制度(plastics offsets),可以解決人類製造塑膠垃圾的汙染問題嗎?
不少曾宣布要達成碳中和的企業,近日紛紛放棄使用「碳抵銷」達成碳中和,改從供應鏈減碳做起,除了能避免買到不實碳抵銷計畫陷入「漂綠」爭議,也能增加品牌公信力,像是知名品牌雀巢、Gucci、易捷航空都喊話跟進供應鏈減碳。供應鏈減碳有哪些方式?又面臨什麼挑戰,《Reccessary》帶您一文了解。
企業掀起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熱潮,促成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蓬勃發展,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但近期卻有兩篇報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自願性碳市場遭逢七年來首次萎縮,幅度達6%-8%。對想靠碳交易換取氣候調適資金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可能不是好消息。
碳中和洗髮精、碳中和酒、碳中和牛肉、碳中和巧克力,隨著消費者對減碳的重視,五花八門的碳中和產品開始出現在超市的貨架上。雀巢集團(Nestle)卻反其道而行,近日宣布放棄旗下KitKat和Perrier等商品的碳中和聲明。非但沒有引發撻伐,外媒反而大讚是好事。
2021年COP26底定2050淨零排放的全球共識,許多國際企業如蘋果、微軟、雀巢、可口可樂等也都各自宣告自家的淨零碳排時程。對企業來說,投入資源進行永續轉型,已是重要課題。 國際上,許多 金融機構也開始要求 其投資公司須符合相當的ESG揭露標準,否則不允以挹注資金。而從投資趨勢來看,2020年 永續基金表現勝過一般基金 ,高ESG分數的股票價值相較於低ESG分數的股票價值高,顯示投資市場對於ESG公司有較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