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公投結束,產業界齊聚的共同話題就今(2022)年是否會缺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率先跳出來說「明年一定會缺電,但大家做了決定就不要抱怨。」除了郭台銘,企業界董總字輩只要關起門來,都直言:很擔心今年缺電!甚至有蓋電廠經驗的業者直言:缺!缺大了。
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加劇,企業愈來愈注重永續發展,許多國際型指標企業規劃減碳路徑,綠電交易無非為企業減少碳排的一條快速達標路徑。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22年1月21日發布《2021台灣綠電交易進度報告》,分析2021年台灣綠電轉供狀況與歷年之躉購費率變化情形,建議需求方瞭解自身用電型態與發電型態是否匹配,並可透過資誠提供之專業綠電採購分析服務設立合理的綠電採購與企業減碳目標。
經濟部在年前公告2022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由於小水力發電、生質能及地熱發電陸續有許多小型案場完工,為鼓勵發展,躉購費率略有調升,並首度增列海洋能。太陽光電則考量原物料上漲,設置成本提高,費率止跌回升,維持每度3~6元,並提供屋頂型併網外加費。離岸風電費率則微幅調降。
近日台灣酷暑炎熱、豔陽高照,氣溫頻創新高,花蓮地區創下氣溫破40度的水準,氣溫炎熱下,全台用電也瀕臨警戒,尖峰負載突破4000萬瓩,所幸用電尖峰時間太陽能發電幫大忙,占發電比重已逾1成水準,下半年隨著太陽能FIT躉購費率未降,政府拼太陽能裝置進度,國內太陽能模組轉換到大尺寸的產品也開始量產,模組出貨可望加速,另外,日照條件大好,自營電廠的業者下半年售電收入也可望明顯增加,整體下半年太陽能廠營運展望樂觀。
2022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495,每發一度電的碳排放量為0.495公斤。為2005年、有統計以來最低,也是首次降到0.5以下,然而相比他國,台灣電網的碳排放相對較高,未來產品出口將面對較重的碳稅負擔,在能源轉型議題上面臨更迫切的挑戰。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發布《2023台灣綠電交易進度報告》,分析2023年台灣綠電轉供狀況與歷年之躉購費率變化情形,並提出企業綠電採購建議。
經濟部完成「中華民國 113 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審定作業,除太陽光電微幅下修,其餘風電等再生能源大多持平,地熱發電不及 2MW 容量級距、沼氣發電則微幅上漲
國際離岸風電開發貝富新能源今(7)日宣布將爭取建置台灣首座浮動式風場,參與政府預計年底前啟動的浮動式風場示範規劃選商。 貝富新能源台灣總經理彭茂寬(Michael Pinkerton)表示,離岸風電3-2期選商結果出爐後,台灣將邁入浮動式風電時代,但要成功發展,政府須明確在今年第3至第4季度宣布躉購費率及選商規則,讓開發商有機會掌握2025年天氣窗進行海域調查探勘,方能在2030年前完工併聯(COD)。
RE100台灣2024報告指出,調查會員在台灣採購再生電力時面臨兩大不足,即再生能源不足,以及成本競爭力不足,報告聚焦於取消國產化規定的重要性,支持台灣政府調整國產化政策承諾,認為此舉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投資並提升市場靈活性。
台灣的再生能源市場正處於關鍵的轉折點。儘管擁有遠大的脫碳和能源轉型目標,台灣在推動電力市場自由化、增加再生能源產能以及建立更有效率的綠電市場方面,雖有進展但仍面臨不少挑戰。 隨著台灣持續推進發展,深入了解台灣再生能源政策的發展方向,尤其是躉購費率(FIT)制度的影響,對於企業、投資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而言至關重要。
經濟部今(2)正式公告「2025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多數能源類別費率均未調整,僅光電費率相較2024年度調降2-5%。此外,能源署新增了100瓩以下水力發電級距費率,以鼓勵微型水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