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如何紓困與振興?這個議題影響了未來的經濟結構,目前幾乎已成了各國輿論的關注點!在法國《世界報》上,多名學者所提出的八大建議幾乎都和綠色經濟的建設有關,這些建議不但有其共識,且能夠在危機中協助經濟轉型,如地球永續,預防疫情,都是重要的經濟轉型方向;而內容包括建築節能、大眾運輸、儲能、電動汽車、自行車、綠能、氫能,以及保障自身健康的農產品供應等。
金融圈人士透露,金管會從農曆春節前啟動首波對金控業者執行ESG的「面談」,目前已知,農曆年前赴金管會進行ESG簡報的金控業者共有六家,都由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親自領軍一級局處首長聽取簡報,可見金管會對金控業者推展ESG的重視,已確定位列金管會今年督軍全體金融業發展的重點議題。
台灣銀行於1月27日宣布與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台塑越鋼)簽署25億元美金的聯貸案,主辦銀行包含台灣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兆豐銀行等官股銀行。然而,台塑越鋼2016年的海洋污染至今仍在打跨海訴訟,數個環保團體本月4日於行政院前舉行記者會,批評公股銀行拿台灣人民的錢助長污染企業,呼籲金管會應要求公股銀行加入「赤道原則」,重視放款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
元大台灣50ETF研究團隊,在草創時期,便將海外熱門的ETF觀念帶回台灣;在後疫情時代中,出現台股急漲或重挫時,還能持盈保泰的不二心法,就是緊追一籃子個股的公司動態。做為台灣ETF領頭羊,元大台灣50的研究團隊,將分享ESG的兩大重要觀念:SASB、赤道原則。
「綠色金融」或許令人感到有些陌生,簡單來說,就是運用金融的力量推動企業的永續發展。
金融業為落實ESG投資法則,四大類型企業可能成為被拒絕投資戶。金管會大推ESG的責任投融資,各大行庫不僅在授信上簽署赤道原則,連同在投資標的也列出指標刪選,行庫指出,除了高污染產業,非高污染的產業若一直沒發股利、經營階層一直變動、經常被罰款、財務主管等相關高層人事經常換人,也會入列「不可投資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