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立法院所提出的核三重啟公投於8月23日落幕,結果因投票率不及三成,同意票數未達門檻而不通過。儘管這已是過去七年內第三度舉行與核能議題有關的全國性公投,最終也未通過,台灣進入非核超過百日至今也未有缺電、限電情形,但政府非核政策卻並未因此更加鞏固。 總統賴清德在公投後的談話中,一方面指示台電於核安會訂出安全審查辦法後,進行包括再運轉計畫、老化評估、耐震評估等自主安全檢查,為老舊機組日後重啟埋下伏筆;另一方面主張在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的情況下,不排除先進核能,引起各方又一波針對「先進核能」技術在台灣長期能源政策中潛在角色的討論。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各國產業淨零轉型,賴清德總統昨(24日)強調,二○五○淨零轉型是台灣的目標,不會有任何改變,但政府會滾動式調整策略,做產業後盾。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台灣減碳企圖心不會改變,明年五月碳費徵收將如期上路,但會視美國關稅政策,再盤點是否額外輔助企業。
年前立法院上演預算大戰,各部會預算慘遭刪凍。行政院今日(2/27)通過覆議提案,認定今年度總預算窒礙難行,經總統賴清德同意後,將移請立法院覆議。交通部也說明預算對民眾的具體衝擊。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日前召開第三次會議,宣布我國2032年減碳目標為32±2%、2035年目標為38±2%。總統賴清德強調,這是台灣第三期國家自定貢獻(NDC3.0)的「Beta版」,還需要社會溝通才會裁定正式版。 為達成目標,中央制訂「台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再由行政院指定各部會執行旗艦計畫,如經濟部訂出2035年發電配比為燃煤9%、燃氣54%、再生能源36%;交通部訂出2035年電動計程車普及率達到70%。
今年國慶大典,總統賴清德點名17歲的木工國手蔡昀融,擦亮國際技職競賽「台灣製造」招牌,從幼年時期興趣萌芽,到接受國手苦澀的訓練洗禮,他如何克服低潮,成為世界冠軍?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今(12)日在臉書發表公開信,呼籲賴清德總統暫停核一廠乾式貯存啟用計畫,並點出目前的核廢料處理方案存在安全、技術及配套等四大安全隱患。
「自綠生活與環境部的推動息息相關,並與賴清德總統的希望工程相扣,特別是關於2050年淨零綠色成長及轉型的業務。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皆在積極推動綠生活。」十月底,環境部綜合規劃司司長洪淑幸在今周刊舉辦的「自綠生活節」中發表致詞,並宣示了環境部的決心。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是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10月24日,賴清德總統在氣候變遷委員會宣布,將推動政府機關設立永續長,並計劃於11月舉辦永續長聯盟共識營,涵蓋中央與地方政府。永續長的首要目標是進行政府機關的碳排查,透過數據分析找出有效的減碳措施,進而帶動全體民眾的減碳行動。第二步則是推動綠色採購,促使政府選擇環境友善產品,並與聯合國的氣候行動目標接軌。
嫉惡如仇的總統賴清德五月就任後,鐵了心向綠電蟑螂全面開戰,五個多月來,從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到檢廉單位,無不拉高分貝,宣示強力掃蕩綠能犯罪。 很顯然,賴政府願意直面問題,選擇以「肅貪查弊」,作為最主要的「殺蟑藥方」,大刀闊斧力拼整頓綠能亂象。 綠電蟑螂在地方橫行的情況有多嚴重,從一家光電業外商的親身經歷可以窺知一二。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與節能減碳趨勢,總統賴清德周四(10/24)指出,政府須團結力量,打造足以應對挑戰並與國際接軌的強韌台灣。賴總統表示我們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持續加強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賴清德強調「最好的能源是節能」。他說,提升能源效率,已是邁向淨零排放的國際共識與趨勢,因此「節約能源」會比開發電源更有效率,這不但是最具成本效益重要方式,也是直接有效的減碳策略之一,「當我們多節約一分能源,就可以多減少一分碳」。 賴清德揭示,政府鼓勵各行各業推動「深度節能」,這需要能源技術服務(ESCO)的參與。他提出將透過投資獎勵、投資抵減、政府補助等方法協助產業節能,也將與保險、壽險業者合作推動ESCO機制,以提供資金、收取保費用於國家建設上。 經濟部報告的「深度節能行動方案」,提出「十大公營帶頭」、「九大部會齊節能」、「產業全面擴散」三大階段,及政府追加157億補助冷氣、冰箱汰舊換新。 藉這四大節能行動,經濟部預計到2027年,全國每年可省206億度電,等於省下全國8%用電、8座台中電廠三號燃煤機組的發電量,更等同減碳1018萬噸。
台股自8月6日上一波觸底反彈後,呈現大漲小回的波段走勢。雖然目前短線上,技術面仍處修正態勢,不過中線仍相對偏多,使行情近來震盪盤堅。法人預期,台股本波短線上漲的最大滿足點,約落在23,200點至23,500點左右。 在此趨勢下,法人更側重投資布局的選股方向,尤以國慶雙十後,包括AI概念股、政策概念股、及中概股等三大領域最受關注,除了題材性外,同時也具有基本面、籌碼面、與技術面等三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