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血棉花」風波,自H&M被中國網友挖出去(2020)年禁用新疆棉的聲明「翻舊帳」後,如今遭抵制的國際品牌名單越來越長,也讓不少台灣、香港及中國藝人紛紛主動與廠商解約,力挺新疆棉。 藝人們大動作切割讓許多人好奇,這樣突如其來的舉動難道不需要「賠償天價違約金?」對此,一名經紀人道出背後真相。
根據《愛瘋日報》最新報導,美國 Apple 公司已同意支付 3,000萬美元,以解決蘋果零售店員工的訴訟。這些員工聲稱他們在下班前受到例行的、不受時間限制的包包行李檢查。此案經過 8 年多反反覆覆的訴訟,由員工在 2013 年首次對蘋果提起訴訟。蘋果在 2015 年停止了有爭議的員工包包檢查政策。
全球汽車產業大洗牌 今年Tesla的馬斯克一直都是全球目光焦點,他的毒舌作風,也引來更大爭議,像是摩根大通對他發起訴訟,要求鉅額賠償。為了富人稅,他槓上參選總統的桑德斯,還調侃他說,不知道他還活著。
從電動車、5G、醫材、工業電腦到低軌道衛星,靠著關鍵元件切入多個產業趨勢的穩得實業,今年以來營收與毛利率皆創新高。董事長高治宏是以什麼樣的經營策略,替公司打造出業界少見的獲利方程式?
ESG永續台灣編按:在COP27即將於埃及召開之際,歐盟氣候部長於今(25)日同意,將「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議題,放進COP27議程中。 什麼是「損失和損害」?為何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議?以下文章帶您一同了解:
「北半球國家必須為氣候災難付出代價!」肯亞、剛果青年在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開幕前一個月,上街頭抗議。非洲國家的碳排放只占全球百分之四,卻受到最大衝擊,肯亞青年瓦圖蒂控訴:「這不公平,富裕國家必須兌現氣候融資的承諾。」
24歲的什雷雅(Shreya KC)在尼泊爾長大,她的家鄉索盧昆布(Solukhumbu)位於聖母峰山腳下。「我們活在被冰川融水淹沒的恐懼中。」什雷雅表示,暖化、暴雨等極端氣候,威脅當地的生計、生物多樣性和傳統文化,「我們生在失去的時代,必須有專門的金融機制彌補我們的損失。」
7日,台灣友邦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總理德魯(Terrance Drew)率團訪台,隔日與總統蔡英文會面、宣示兩國情誼。除了兩國會面,本月克國也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等台灣團體共同出席第27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就氣候變遷向世界發聲。
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第一周落幕,本次受非洲地區等開發中國家重視的「損失與損害」議題,仍未傳出任何進展。泛非洲氣候正義組織創辦人姆文達(Joseph Mithika Mwenda)12日上午在會場入口高喊:「這是令人失望的一周。」
「每年一千億的氣候融資,已經被證實應該增加一倍。但沒有人認真履行過去的承諾。」來自馬拉威的氣候運動人士萬利達(Mathews Malata)表示,「今年的氣候峰會從第一天開始,就完全失去了『非洲COP』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