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資本市場中,ESG評分已成為衡量企業永續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為呼應國際趨勢,臺灣證券交易所宣布自2026年起,「公司治理評鑑」將正式轉型為「ESG評鑑」,並於日前公布首屆ESG評鑑指標,共設三大構面、75項指標,並預計於2027年4月底公布評鑑結果。
隨著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與淨零轉型成為全球共識,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已成為企業不可迴避的核心議題。這股ESG趨勢,已不只是停留於倡議階段,也受到資本市場的驅動。
今周刊編按:中國7月19日啟動全球最大水力發電計畫——雅魯藏布江下游超級大壩,總預算逾新台幣5兆元,年發電量預估達3000億度,為三峽大壩3倍,創下中國水電投資新高。此案被中國政府視為邁向碳中和、提振經濟的重要工程,動工消息一出隨即激勵資本市場上揚。 但大壩地點下游,座落於流經印度、孟加拉的國際河流雅魯藏布江下游,引發區域水資源分配、生態破壞與地緣政治風險的高度關注。
年產量全球前十的壓縮機巨擘;靠「測試」登上股王寶座的半導體產業新星;以獨家「電刺激」技術打進美國一線醫材大廠的生技公司⋯⋯,這些企業,或許不在當前台灣資本市場的鎂光燈下,卻早已在產業現場闖出深刻印記。它們低調潛行,實力卻絲毫不容小覷。 它們,是一批潛藏在興櫃、公開發行與創新板市場的企業尖兵。《今周刊》「2025未上市公司100強」,帶你看見這些曖曖內含光的台股明日之星。
永續是當前全球重視的時代課題,也成為未來資本市場投資與融資服務的規範之一。 因此,投融資有必要支持經濟、環境與社會三方共好,但金融業是否真的感受到這股趨勢?
淨零碳排已是世界趨勢,ESG成為每家公司的必考題。 環保產業嗅準商機,不斷有新兵投入資本市場,但想要長久經營,最後還是得靠能耐。
綠能股雲豹能源(6869)週四(3/20)舉辦法說會,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說,2025將是雲豹能源未來3年高度成長的元年。包含海內外有多座太陽光電、儲能案場開工,售電平台快速成長,將持續挹注未來營收。 雲豹能源在法說會宣布,旗下小金雞售電平台天能綠電已準備投入資本市場。此外,未來公司還會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協助台灣長期資金投入收益型基礎建設資產,「預計2026年達到10億美元規模」。
今周刊今(19日)舉辦「ESG永續台灣第五屆國際高峰會」,其中上午場的「零碳雄心的實踐,科技、金融與城市協作」,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加雲聯網總經理廖佑晟進行專題演講。 林修銘從資本市場的角度,闡述 ESG 議題在全球及台灣的重要性。他指出,即便面臨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永續發展仍是不可逆的趨勢。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將視野聚焦於台灣的城鄉發展與地方經濟的活絡,陳美伶提出企業參與地方創生的多元途徑,包括採購地方創生團隊的特色產品、鼓勵員工參與體驗經濟與志工活動,以及建立長期的策略夥伴關係。 加雲聯網總經理廖佑晟點明能源轉型的急迫性,並深入剖析面對間歇性再生能源,傳統電網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透過數位化、整合化與智慧化的新一代電網技術,以及創新的 iVPP 智慧虛擬電廠平台,能有效協助企業進行能源管理、綠電採購與儲能優化,不僅降低營運成本,更提升永續競爭力。
在全球投資環境快速變遷的2024年,企業治理與永續發展成為資本市場的核心議題。安聯環球投資透過參與近 9,000 場股東大會,積極行使股東投票權,推動負責任的投資與公司治理改革。隨著 2025 年的到來,安聯環球投資將進一步加強少數股東權益的保護,並將永續發展納入投資決策核心,從歐美市場的 ESG KPI 監督到亞洲企業董事會的多元化,這場全球資本市場的變革已然展開。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昨(24)日舉辦「2024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高峰會」,副總經理謝孟哲點出大調查中五大亮點,強調永續資訊揭露已成為企業日常,從公司治理層面推展至淨零策略與生物多樣性,資本市場對於非財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同等重視,資訊揭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