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永續發展,是衡量國家進步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全球氣候危機下,這項能力更為關鍵。身為全球第21大排碳國,台灣對於回應氣候變遷、減緩全球升溫,有份難以規避的責任。然而,在眾多領域都能驕傲喊出Taiwan Can Help 的我們,唯獨在減碳上的表現,從未真正獲得國際認可。與低碳永續社會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台灣與模範地球公民之間的距離。
【SmartM解讀】比起過去幾代人,千禧世代更重視社會責任與企業使命感,在購買時更重視所謂的「CP值」。
循環經濟不再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一句口號,而是風風火火的一場綠色商戰! 大浪淘沙,未來十年內,商業模式及材料的「破壞性創新」,將如何建構新生態系?台灣喊出循環經濟的施政目標,又將如何站上全球勢頭?
採購社會企業的好產品,能滿足需求又盡社會責任; 路易莎咖啡日前勇奪經濟部「Buying Power」獎,成為企業的好榜樣。
自一月初爆發的武漢肺炎,至今已奪走全球超過十萬人的性命,更對各國經濟造成重創。近期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實施紓困方案,協助受衝擊甚鉅的產業與弱勢社群能度過這波危機。然而,在這波疫情發生之前,經常越居國際媒體頭版的重大災難,是澳洲野火、歐洲水患、北極融冰這類愈發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
1990 年 5 月 17 日,世界衛生組織(WTO)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中除名,邀請世界「不再恐同」;去年「不再恐同日」,我國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保障更多元的婚姻關係。30 年來,社會漸漸擁抱多元性別族群(LGBTQ),讓友善包容融入日常。
由聯合國2006年發起的責任投資PRI原則,到2018年簽署機構已經達到1715家,成長26倍。最近調查顯示,投資機構比企業經營者更在意ESG投資。投資革命新時代已然來臨,ESG投資是王道!
有65%的執行長將「共享式成長(inclusive growth)」視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關注之一,更甚於傳統的「股東價值(shareholdervalue)」。
「面對後疫情時代,企業經營決策更重視風險應變力,投資人也更加重視企業的永續責任,作為「ESG倡議始祖」的聯合國,日前發布一份股東會行動指南,為投資人指引方向。
這是一場極具企圖心的革命。揭竿起義的是聯合國,糾集的兵團是全球重量級投資機構,武器則是資本市場80兆美元的重磅銀彈。企圖,是讓投資人的選股不只看財報,也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是讓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更加保護勞工、重視環境;是讓金融機構的放款標準加上企業良知。聽來瘋狂,但這場革命已經真實影響到全球與台灣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