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 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陸續公佈自己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且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等層面,都會有相應調整。 面對全世界邁向零碳排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減碳、降低製程排碳量、國營事業轉型及交通事業電子化,都是為未來政府優先推動方向,且「負碳技術」的投資與開發將是未來關鍵政策之一。
全球企業都在追逐 ESG 目標,盼能在創造企業營利的同時,也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德國新創 Made of Air 就是這樣的一間新創,透過提供企業更環保的材料而在近日嶄露頭角,日前該新創宣布完成 500 萬歐元的種子輪融資。
根據國發會最新公布的 2050 淨零碳排策略,提出四大轉型計畫、二大治理基礎,要透過能源、產業、生活、社會轉型及研發負碳技術、制定相關法規來推動。
英國B型企業,且是第一家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的冰淇淋品牌Jude’s ,一年溫室氣體平均排放總量為6,200噸,但他們從冰淇淋的原料開始減量,只向距離七英哩的當地酪農採購牛奶、且用 FSC 認證的木湯匙取代塑料湯匙,足足節省了 3.3 噸塑料。 消費者調查Which機構更以消費者最喜歡的香草(Vanilla)冰淇淋為例,發現許多超市中的品牌居然沒有香草、鮮奶油及鮮奶,而是用許多添加物取代,更提醒消費者選購時注意成份表且選擇那些負責任生產的冰淇淋品牌。
新內閣第一天走馬上任,行政院長陳建仁今早已核定就任行政院長的第一份公文「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以「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綠運輸及運具電氣化」、「產業及能源效率」、「負碳技術」及「治理」5大工作圈,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
總統蔡英文預告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永豐餘、華紙、農林等擁有大片林地的「碳權概念股」瞬間暴紅。「台灣碳交易之父」李堅明則透過與全家合作「負碳便利商店」,打造碳權交易應用雛形,幫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認識並擔負起「個人社會責任」。
在2050的淨零碳排大前提下,除了減少碳排,多使用再生能源,捕捉空氣中的碳讓大氣中的碳含量更少可能是更好選擇?關於碳捕捉技術層面的思考與難度...
隨著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危害越來越明顯,氣候危機步步逼近,「碳中和」這個名詞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去年的熱門行銷文案詞彙。有碳中和商品、碳中和巧克力、負碳商品...等。 儘管如此熱門,很多人對碳中和仍然有許多誤解,時常不清楚碳中和的意思,以及企業如何實現碳中和。甚至有人望文生義,認為碳中和只是和酸鹼中和一樣的化學現象。 在本文中,我們將列舉碳中和的七大常見迷思,並解釋碳中和的正確觀念,以及對企業而言,理解碳中和的正確概念為何重要。
2023年最火紅的關鍵字,除了AI人工智慧外,當屬淨零碳排(Net Zero),尤其是行政院宣示了台灣2050淨零目標,規劃在2030年前砸下新台幣9,000億元的預算,協助台灣企業走向淨零轉型。其中將編列新台幣415億元預算發展低碳及負碳技術,力求在2030年利用碳捕捉、碳利用及封存技術, 將台灣的碳排放減少176~460萬噸。 然而對於排碳大戶的製造業者而言,減碳已是當務之急。不用等到2030年,從明(2024)年開始,由環保署改制的環境部將針對排碳量25萬噸以上的企業開徵碳費。首當其衝的是近500家業者,占台灣8成以上的碳排量,讓碳捕捉利用技術成了今年的當紅炸子雞。 2022年在高雄成立的新創公司科淨能源,便站在市場需求的風口浪尖下出世。
「台灣碳交易之父」李堅明透過與全家合作「負碳便利商店」,打造碳權交易應用雛形,幫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認識並擔負起「個人社會責任」。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