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成員討論如何把善款用在刀口上、暫時忘卻競爭,必能增進和諧,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古諺,是家族企業永續經營的錦囊妙計之一。
一個和煦的午後,一位記者準時來到愛斯基國王的居所。
有不少人對我說:影響力投資?非常感興趣,既可行善,又可致富,何樂不為呢?
北市社會局12日舉辦「台北愛心餐食網–希望好食堂」啟動儀式,其中藝人蔡依林的凌時差音樂製作公司也捐出百萬,在萬華區社福中心一樓設置全台首座智慧型便當機,提供弱勢無接觸的餐食服務。台北市長柯文哲發臉書盛讚,感謝蔡依林在疫情最嚴重時主動連絡社會局,低調行善,正向積極的力量獲粉絲愛戴。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即將在11月17日於線上舉辦的「2021 台灣影響力投資論壇 - 引領市場資本、共創SDGs永續價值」論壇,探討國內外影響力投資生態系發展趨勢與挑戰,並分享國內外相關理論工具實務應用,聚焦可持續債券、影響力投資基金及影響力衡量/評鑑三大主題。同時依據實務經驗,提出健全生態體系發展的建議與行動方案。
ESG已火爆全球,還需要影響力投資嗎?雖然兩者有相似的發展進程,但後者凸顯的義利並舉、行善致富的理念,近年來已逐漸受到投資人的關注。
歲末年終,不少家庭開始為孩子添新衣,考量到國內仍有不少弱勢家庭難以負擔費用,被封為最佛心本土企業的平價服飾NET便封館讓弱勢兒童挑新衣,而此善舉已默默行善長達14個年頭,即便這兩年生意受到新冠(COVID-19)疫情影響,也未中斷對家扶兒童的愛心。
有別於一時的補助與救急,以解決長期問題為使命的公益事業,往往需要以永續為前提的規畫與運營,而這正是公益信託與單純「捐助」之間的核心差異。從兩個大型財團為背景的公益信託、三個實際受惠的案例來看,不難感受,當你期待改變的力量可以源源不絕,背後也的確需要以信託架構為底蘊的長久火力。
很難想像,現年70歲的力誠實業董事長蘇慶福,曾經負債數億、身陷困窘。 順利度過危機的他,如何打造出幸福企業、行善不落人後的精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