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被產業界視為彩色電子紙廣告看板的元年。隨著顯示技術邁向節能與永續,台灣業者紛紛布局低耗能商用顯示應用。振曜(6143-TW) 自今年 6 月起已正式量產大尺寸電子紙廣告看板,預估今年將貢獻營收約 2% 至 5%,並預期在 2026 年呈倍數成長。公司表示,電子紙顯示產品是其「綠色經濟新動能」,順應市場數位化與 ESG 節能趨勢。
根據2013至2022年間約18萬項氫能專利的評比分析,中國在生產、儲存、運輸、供應、安全與應用等五大技術環節中普遍取得高分,整體專利競爭力穩居全球第一。其中在製程與安全等關鍵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展現出產業整合速度,也正式超越長年居首的日本,成為氫能技術的全球領跑者。為何中國能在這波綠氫浪潮中脫穎而出?台灣又有哪些企業率先卡位?
工研院周二(4/8)舉辦第4屆「ITRI NET ZERO DAY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論壇,面對美國對等關稅來勢洶洶,打亂全球供應鏈,讓全球企業焦慮,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點出:「台灣不能再被價格追著跑,應拋棄紅海競爭思維,尋求創新,找出藍海。」他也同意,台灣應「先謀後動」,好好冷靜下來。
2025年智慧城市暨淨零城市展揭幕,以「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為展覽主題,聚焦智慧建築、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能源、虛擬電廠、淨零永續、資源循環等,其中儲能市場由表前市場轉移到表後市場,進一步推動「虛擬電廠」發展,國內業者包含永豐餘、東元、大同都積極搶進。
臺灣湛藍海洋聯盟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陳思穎,自小在台東長大,對海洋有著深厚情感。她的故事不僅與海洋息息相關,更是關於如何用創新科技解決環境問題的啟示。
廢水不再只是廢棄物,而是能源新選項!環境部宣布啟動「廢水處理能源化」計畫,未來透過厭氧技術回收沼氣發電,讓污水處理兼顧減碳與創能。環境部指出,政府已爭取四年23億元預算,目標至2032年推動150座廢水能源化案場,預估年減碳量達83萬公噸,參與計劃的業者更可望透過回收發電獲得碳權,為台灣邁向淨零再添動能。
國人瘋出國,墾丁觀光榮景不再,該如何創造價值、吸引遊客回潮? 台灣潛水瞄準永續旅遊,以行動培植顧客永續理念,守護一片「藍海」。
不是只有陽光和風力能夠發電,看似平靜的海洋也滿載著能量。學者認為,台灣是海洋國家,四面環海「如擁金山」。 近年頗受國際重視、列為我國前瞻能源之一的海洋能是什麼?如何透過海洋發電?台灣適合哪一種海洋能?《環境資訊中心》盤點各種海洋能發電種類與原理,帶你一次看。
男孩爬上高聳入天的椰子樹,在標高7.4公尺處掛上標記。這道標記是格陵蘭全面冰融後,全球海平面將上升的高度。男孩的家鄉、平均海拔兩公尺的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勢必就此沒入世界地圖的藍海中。
早在踏進環保回收事業之前,一九九七年成立的朋億就已是兩岸半導體、光電產業的重要化學設備供應商了。在用水、氣體、化學品等三大類的高科技廠務供應系統中,朋億在創業初期鎖定主攻化學品系統,「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矽品、友達、群創、台灣康寧、中芯國際、新加坡美光半導體⋯⋯。」二○一七年的公開說明書裡,朋億羅列歷年來多家業界大咖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