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資料中心建置、能源轉型、電網汰舊換新及製造業回流等四大趨勢,全球電網投資將大幅增加。IEA預估,全球電網投資在2030年需要增加近一倍,推動電力設備需求持續增長,那麼重電產業是不是也水漲船高 ?
美國的電力市場正進入一個關鍵轉折點。2025年,美國預計新增63 GW的發電容量,其中太陽能占52%(32.5 GW)、電池儲能占29%(18.2 GW)、風能占12%(7.7 GW)、天然氣發電占7%(4.4 GW)。
台灣電線電纜業在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下,產業前景看俏。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電線及電纜業產值已達1,88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2.9%,全年產值預計將突破2021年2,024億元的歷史高點。 其中重電股四雄,中興電(1513)、士電(1503)年營收創歷史新高,而亞力(1514)因2023基期太高,拉低了2024年的營收表現。
(今周刊1462) 高齡八十三歲了,但華城電機董事長許邦福,至今還記得自己童年時的古靈精怪,「像是停掉的時鐘,明明只要換電池就能動,我偏偏要把它從牆上拔下來、東拆西拆看分明……。」他當然看不出所以然,「但我只是想要搞怪,要吸引父母注意的眼光。」
成立於 1969 年的華城電機,耕耘超過半世紀後,在 2022 年股價從 48 元,漲到 340 元,以 620% 的年漲幅,居全台上市櫃公司之冠。此後漲勢依舊強勁,2024 年 7 月,華城(1519)與台積電股價同時突破千元大關。 什麼樣的機運,讓華城電機寫下近年台灣最強的飆股紀錄?
新北市長侯友宜23日宣布,將與華城電能(EVALUE)合作,共同推出全國首個公有停車場充電管理平台,並計劃在年底前佈建1,200座電動車充電樁,預計於今(2024)年12月開始試營運,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充電需求。
一家尚未獲利的公司,大舉投入超過年營收兩倍的資金,重押公共停車場與通路門市充電樁,並搶下雙北大型標案。華城電能有何能耐,它預想的電動車盛世,能否如期到來?
AI熱潮與美國電網升級推動電力需求激增,MSCI亞太公用事業指數今年上漲近14%,可望創2006年來最佳年度表現,台股表現更亮眼,今年迄今雲豹能源(6869)飆漲1.3倍,華城(1519)則股價翻倍,漲幅領先其他亞太同業。
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發布華城(1519)及中興電(1513)研究報告,目標價分別為1140元、227元,中興電10日股價大漲衝至漲停價228元,破了大摩的目標價。
今周刊編按:韓國知名鋰電池製造商ARICELL,近日位於京畿道華城市的工廠發生重大火災,造成23人不幸喪生,另有8人受傷。這是韓國自2020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事故,同時也被認為是韓國化學工廠史上最嚴重的災難。 隨著電動汽車、智能手機等科技產品的普及,鋰離子電池的全球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然而,傳統液態鋰離子電池因其易燃特性和有機電解液的不穩定性,一直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