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氣溫連連飆高,連帶推升台灣用電量,根據台電資料,在歷年用電量排行榜中,2020 年 7 月已占 7 個席次,同時也包下前五名,不過今年夏天供電燈號無虞,除了中場加入台中火電廠助力,太陽能也在中午尖峰用電時段扮演要角。
記得以前上台北,看到計程車上寫著「冷氣開放」,真是大開眼界;開冷氣讓環境更熱、更缺電,又想著砍更多樹改放太陽能板,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怎麼辦?
澳洲呼籲調查新冠肺炎源頭惹惱北京,中國使出狠招對付澳洲,禁止燃料煤(thermal coal)等多項澳洲產品進口。但是限制煤碳進口,讓中國境內大缺電,工廠被迫停工、員工更需爬20 層樓梯上班。
最近大家都很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很悶,受到疫情衝擊的百工百業很悶,還沒解決事故善後的台鐵很悶,還沒解決缺水問題的縣市政府很悶,已經長期「肝腎虧虛」的台電遇到缺水連水力發電都不能用,更悶。
4年內發生兩度全國大停電,就算堅持台灣「不缺電」的一方,也無法否認供電不穩的事實。 而台電錯估備轉容量、台灣電網韌性不足,這些都有賴政府嚴肅回應。
根據彭博社報導,台灣受疫情再起打擊,加上缺水缺電危機,台灣晶片廠還要彌補晶片短缺的問題,都突顯台灣對氣候變化異常脆弱帶來的長期挑戰。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為什麼缺水連帶影響電力供應?除了許多慣常水力機組無法發揮,全台最大儲能電池—「日月潭」逐漸乾涸也是一個原因。
誰都沒想到,在7月盛夏用水、用電的高峰前,台灣已數度出現水電荒!
九月以來,因煤炭供應短缺,大陸多地出現「拉閘限電」現象,不少企業因此被迫停產。為緩解「電荒」問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八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拍板,可漲電價。由原本上浮分別不超過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放寬為原則上均不超過百分之廿,但高耗能行業電價不受百分之廿漲幅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