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如何紓困與振興?這個議題影響了未來的經濟結構,目前幾乎已成了各國輿論的關注點!在法國《世界報》上,多名學者所提出的八大建議幾乎都和綠色經濟的建設有關,這些建議不但有其共識,且能夠在危機中協助經濟轉型,如地球永續,預防疫情,都是重要的經濟轉型方向;而內容包括建築節能、大眾運輸、儲能、電動汽車、自行車、綠能、氫能,以及保障自身健康的農產品供應等。
2020年極端天氣導致的天災更頻仍,澳洲大火、大陸洪災、地球反撲,全球進入永續發展關鍵時刻。金管會今年8月已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宣示公私協力合作拚永續的目標,主要是透過金融機制引導企業及投資人重視根植於ESG的永續金融,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之良性循環,共有38項具體措施。
自從金管會黃天牧主委上任後,立即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等新措施,臺灣金融界即進入一股新熱潮,ESG投資、綠色債券等研討會、論壇及研習會不斷的見諸報章;但也引起一些人好奇,金融套上「綠色」有那麼重要嗎?
某種程度來說,對於人類生存的直接感受上,COVID-19與氣候變化有很大區別。COVID-19 帶來的是死亡、未知的憂慮、打破日常規律和經濟崩潰的立即危機感,而氣候變化即使在過去幾十年嚴重加劇,對一般人卻是相對遙遠的顧慮,即便意識到,也認為是未來的風險。
2021年是台灣離岸風電關鍵年,多座風場進入建設高峰,而來自英國、日本、韓國、歐洲各國的信保機構、跨國銀行,結合本國金融機構,完成總計超過2,500億元的鉅額聯貸,更有加拿大魁北克退休基金成為離岸風場的股東,綠色金融強力加持,離岸風電產業迎風起飛!
值此SDGs蔚為風潮之際,渣打銀行正以實際行動力推綠色金融,並拋磚引玉,攜手台灣企業參與達成SDGs,以加速台灣永續經濟轉型發展,以及實踐與國際接軌的願景。
國內金融業的綠色金融趨勢與相關金融工具崛起,業者紛紛結合核心業務,降低ESG風險,如何才能搭上全球「碳中和」列車?又如何釐清「漂綠」行徑?
2016年多國正式簽署巴黎氣候協定,也加速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的綠色金融趨勢,2020年8月,金管會力推綠色金融,所發布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也讓綠色金融有政策方向的導引,於是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永續發展成為企業高度重視的議題。然而,要評估、規劃與實踐企業的ESG及永續發展績效,更仰賴擁有視野、思維與能力的永續金融人才,這也成為現今玉山在人才的「培育」與「招募」上,聚焦的重點策略。
2021年,台灣離岸風電風場邁入前所未見的建設高峰期。
玉山銀行長期投入永續發展,將永續目標結合業務發展,對於最急迫的氣候變遷採取實際行動,期望透過玉山專家團隊的力量,結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