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溫屢創新高,孩子在烈日下戶外遊玩的熱傷害風險也隨之上升。綠色和平今(15)日發布《被高溫偷走的童年:氣候變遷對兒童夏季戶外活動影響分析》報告,推估在氣候變遷加劇的影響之下,高溫「偷走」了多少孩童到戶外遊玩的時光。
綠色和平今(21日)發布「RE10X10 企業綠電倡議2024年度報告」,自2020年發起這項倡議臺灣中小企業自發自用綠電的行動,迄今已有110家企業加入,平均使用綠電占比達到23.9%,比例高於臺灣半導體用電大戶。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19日發布「台日韓塑膠及石化產業分析」報告,結果顯示韓國、台灣、日本三地的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每年可達4,199萬噸,推估因此可產生碳排放相當於99.9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連同綠色和平在內,集結全球減塑力量的國際倡議團體「擺脫塑縛」聯盟(the global Break Free from Plastic),23日在韓國釜山邀集超過1,500名全球代表參與減塑遊行,繞行釜山BEXCO會展中心,高聲呼喊「停止塑膠 Plastic 이제 그만」,呼籲各國領導人在下周展開的《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中,做出有利人民與環境的正確決定。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今(7)日發布「東亞河川塑膠垃圾品牌檢視」調查,結果發現三地河川垃圾有9成屬於塑膠材質,進一步分析塑膠垃圾品牌,統一企業、LOTTE樂天、維他奶分別佔據臺灣、韓國、香港各地品牌塑膠垃圾數量第一,都是在地最主要的飲料製造商,而國際品牌可口可樂也同時出現在各地前三。
康芮颱風為 57 年來首見 11 月影響臺灣的強颱,其暴風半徑更是大的罕見,壟罩整個臺灣,為各地帶來強烈風雨,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康芮颱風已造成 2 死 515 傷,災情數量更高達 6,917 件; 經農業部統計,目前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更高達 2 億 7,739 萬元,綠色和平呼籲政府應盡速建立氣候通膨補償金協助受災居民與產業重建。
綠色和平標誌性的環保調查船艦彩虹勇士號(Rainbow Warrior),為了談判會議進行東亞倡議之旅並來到臺灣,今(28)日特地在船上舉辦「臺灣忽略的塑膠生產污染:塑膠原粒調查記者會」,公布臺灣首份系統性塑膠原粒採樣調查。
明天就是中秋節,不少民眾大嘆荷包好傷,每一年都是最貴的中秋節!近十年來臺灣受極端氣候影響,導致食材價格屢創新高,氣候通膨的影響,早已深入民眾日常。 綠色和平今(16)日與倡議夥伴大享食育協會共同舉辦「月來月貴—氣候通膨中秋市集」記者會,現場擺設中秋常見食材攤位,讓與會立法委員和民眾實際感受「氣候通膨」可能帶來的衝擊,藉此呼籲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氣候通膨」問題納入議程,並要求經濟部、財政部、環境部和農業部應跨部會研擬對策。
綠色和平研究發現,澳州因為大量生產與出口牛肉,已成為全球毀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五年內上億動物因此喪生或失去棲地,無尾熊更成了瀕危物種。而助長毀林行為的,竟然包括麥當勞等大型速食企業。
凱米颱風重創臺灣,蔬果價格創下近年來新高,然而,因極端天氣事件導致蔬果價格波動的狀況已成為常態。綠色和平今(13)日舉行氣候通膨民調記者會,9成民眾擔心極端氣候讓物價上漲,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方君維呼籲,除了應公布氣候通膨指數讓各界瞭解氣候通膨的潛在衝擊外,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更應討論「氣候通膨補償金」及「大規模的財政投資」研擬源頭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