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圖表】台灣企業綠電比一比!中小企業綠電,完勝半導體大廠,這家更達RE100綠能里程碑

【圖表】台灣企業綠電比一比!中小企業綠電,完勝半導體大廠,這家更達RE100綠能里程碑
撰文: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日期:2025-02-21

綠色和平今(21日)發布「RE10X10 企業綠電倡議2024年度報告」,自2020年發起這項倡議臺灣中小企業自發自用綠電的行動,迄今已有110家企業加入,平均使用綠電占比達到23.9%,比例高於臺灣半導體用電大戶。

中小企業綠電佔比已超過半導體產業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臺灣中小企業全力衝刺綠電轉型,積極程度更勝用電大戶。從平均綠電使用佔比來看,RE10X10響應企業僅用了4年時間便達到23.9%,正緊追臺灣已加入國際綠電倡議RE100企業群的26% [註1]。」

 

綠色和平2020年底推動台灣在地綠電倡議「RE10x10」,鼓勵企業從2025年使用10%綠電起步,朝向2050年使用10倍綠電(100%再生能源)目標邁進。

 

你可能也想看:

台電「RE30低碳電」全攻略!每度4.82元起,供應額度16.6億度,企業購電上限1億度

搶攻淨零商機!Moxa攜手泓德能源布局智慧電網、儲能,助攻中小企業減碳轉

【圖解】中小企業綠電轉型必讀,如何靠再生能源憑證提升競爭力?4大途徑、交易流程一次看​

 

「其中作為半導體用電大戶的台積電與聯電只有11%,臺灣這些大企業身在身處AI產業鏈要角,明年又即將徵收碳費,綠電需求為大勢所趨,中小企業已經展現自發自用綠電的企圖心,用電大戶更應負起責任帶頭示範,使用更多綠電。臺灣政府也應針對企業綠電自發自用積極提供政策支持,並加強綠電市場機制,以推動臺灣能源轉型。」張皪心說。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臺灣中小企業自發自用綠電的行動,平均使用綠電占比達到23.9%,比例高於臺灣半導體用電大戶。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根據RE10X10現有成果推算,2025年底將推動每年超過7,869萬度綠電使用,預計可減碳38,87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減碳效益等同100座大安森林公園整年的碳吸附量[註2]。

 

2024年RE10×10年度推動成果。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指出,根據RE10X10現有成果推算,2025年底將推動每年超過7,869萬度綠電使用,預計可減碳38,87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減碳效益等同100座大安森林公園整年的碳吸附量。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2024年已有30家響應企業達成10%綠電使用的倡議目標,更有21家企業綠電使用比例超過20%、2家企業達成100%綠電使用,整體倡議企業之綠電使用比例平均已達23.9%,相比於前一年平均18.8%,採用綠電占比持續上升中。
 

現行臺灣綠電市場資源分配不均 大企業應加速自發自用

 

當中小企業積極以多元途徑達成綠電使用目標,現階段臺灣的用電大戶在履行再生能源義務容量時,購買綠電憑證比例高達71%,自設僅占28% [註3]。

 

張皪心表示,「目前綠電超過九成仍由台電躉購,僅約8.8%流入自由市場,其中一半以上又被五家大型企業包含台積電、聯華電子、友達光電、台灣美光、台達電子買走,等於中小企業只剩整體綠電的4.3%可交易。這些用電大戶應更加積極投入綠電自發自用,以減少對有限綠電資源的競爭,確保中小企業也能獲得足夠的綠電供應。」

 

資料來源:企業最新永續報告書公開資訊,綠色和平於 2025/2/20 根據企業公開報告書與資料整理

 

奇鼎科技積極採取多元路徑  達成100% 綠能發電

 

響應RE10X10倡議的奇鼎科技便是積極採用自發自用,成為電子製造業中首家100%採用綠電的企業。

 

奇鼎科技鄭智文董事長指出,「企業及早利用自家廠房自發自用綠電將更具效益,未來也將在新建廠房中規劃自發自用與餘電躉售模式,確保長期的能源競爭力。」

 

奇鼎科技自2022年加入RE10X10綠電倡議後,在自有廠房實現自發自用,同時租賃鄰近的屋頂建置太陽能,以轉供電力到自身廠房,積極提升綠電自發自用比例達40%,剩餘才以憑證補足,高比例的自發自用也讓奇鼎在達標100%再生能源使用的同時確保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

 

RE10X10 倡議企業綠電來源比例。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政府應參考國際經驗 獎勵企業投資再生能源案場以擴大綠電供給

 

根據綠色和平計算,光電自發自用每度電成本為2.68元,不僅低於產業平均電價,相比2024倡議企業透過轉供取得綠電平均單價5.67元,再生能源憑證加上電價平均單價8.64元,自發自用更是綠電取得途徑中成本最低的方式。調查中也發現[註4],儘管綠電自發自用更具長期成本效益,企業常見的困境為初期建置成本太高而無法輕易投入。

 

對此,張皪心指出「政府應該透過政策支持,鼓勵企業投資再生能源案場、從綠電消費者轉型為綠電產銷者,才能擴大整體綠電的供給。舉例而言,美國透過稅收抵減給予投入綠電生產的企業財務支持,或是歐洲國家推出類似於節能領域的ESCO模式,政府直接補助至少20%的案場建置費用,企業則透過節省電費償還剩餘的費用,有效降低企業的參與門檻。」

 

 

臺灣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與現況。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因此,綠色和平呼籲,企業優先投資光電自發自用,並規劃多元綠電來源,包括考量長期綠電成本與供給,企業評估投資自發自用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取得低價綠電同時也減少對外部電網依賴。其次,企業也可投資第三地案場轉供自用,以克服場地限制。

 

此外,政府應擴大淨零投資,促進綠電市場供給與公平競爭。綠色和平建議,政府應參考國際推動綠電市場經驗,提供企業稅收抵減、低利貸款等支持,引導企業參與綠電供給。同時,應加速綠電市場機制改革,建立公開透明的綠電交易平台,確保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平等取得綠電。

 

為推動中小企業綠能轉型,綠色和平建議政府應採取以上三項措施。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註釋:

[註1] 綠色和平根據公開資料與企業永續報告書,整理RE100臺灣大型企業採用綠電占比與產業平均,整體採用占比平均為26%。
[註2] 依照農委會推估,每公頃森林1年可以吸碳15公噸換算,大安森林公園為25.9公頃。
[註3] 經濟部用電大戶義務容量檢討:現階段用電大戶再生能源義務容量共計履行約700 MW。其中僅28%的義務容量為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約設置200 MW,而另外的71%為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約購買500 MW。
[註4] 綠色和平針對加入RE10X10的企業發放問卷調查,發放期間為2024年10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止,總共回收53家倡議企業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