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11日舉行第三場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反方代表、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則指,從核三廠今年5月停機除役至今,全台電力備轉容量率都在法定的6%以上,「沒有因為核電歸零而缺電」,且光靠節電就能省下一座核三廠的電量。
2025年的Earth Hour世界關燈日於3月22日晚間8點半,全台多地同步響應。今年台灣於減碳量、企業參與數都再創新高。
在新北市推出節電診所、節能E好宅等計畫下,許多社區加入節能減碳的行列。 看新店一座社區如何攜手低碳規畫師,瞄準高耗電破口,進行減碳大作戰。
城市雖然僅占地球總面積的3%,卻有一半以上的全球人口居住於此,其經濟活動占全球GDP的80%;同時,城市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並每年產生超過70%的溫室氣體排放(IEA, 2021)。 這些數據反映了城市在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中所占的主導地位,顯見城市的高密度人口與經濟活動不僅對有限的能源資源帶來壓力,也突顯城市在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和責任。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於9月宣布,今年夏季平均氣溫相較比去年增加0.03度,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 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的夾擊下,節能減碳勢在必行。
繼2024年4月電價調漲震撼彈,未來電費仍可能繼續攀升,近期又是夏季電費開跑之際,企業應及早布局後續節電策略,及早讓荷包止血。荷包防衛戰,趕緊來看看有什麼聰明節電辦法?
於全球加強倡導節能減碳的大環境背景下,台灣電力公司近日宣布了一項住宅用戶與商業用戶的重要節電補助計畫「住商節電試辦計畫」。
住在採光佳、通風好的房子,還能用上節電效益好的新家電,對窮人來說奢侈,無疑是難以擁有的權益。住不起、用不起看起來是社會議題,但其實與淨零、能源息息相關。
經濟部商業司今(21日)舉辦「商業服務業齊心,邁向淨零排放倡議會」,國內15家服務業者宣示淨零行動,包含百貨龍頭新光三越、大型量販業者大潤發、連鎖通路商全國電子等,期望邀請消費者共同推動生活轉型,目標在2023年達節電1600萬度、減碳8000噸。業者表示,將透過門市整新,汰換高耗能設備、採用節能空調等方式提升能源效率。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然而,每一年地球超載的速度並未放慢;回頭看看台灣,今年又再度面臨缺水、缺電難題,飆升的不僅是資源使用的成本,隱藏的更是生存的危機。 這也是為什麼企業紛紛積極實踐循環經濟。因為循環經濟已經成為產業發展與保護環境間矛盾的解方,面對缺水、缺電雙重衝擊的高耗能半導體產業已投入循環經濟多年,不只是節水、節電,更是從原物料做起,讓高污染、製程用的化學原料可以回收再利用,並且創造全新經濟價值。以台積電為例,一年從資源循環效益創造出的經濟價值就超過新台幣 7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