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資訊發達的社會,人們不離身的智慧型手機、工作必備的筆記型電腦等,每三到五年就必須淘汰一次,而這些大量被丟棄的「電子垃圾」,可能成為各國下一個頭大的環保災難。
全球對電動車、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儲能的需求上揚,鋰電池生產的重要性也跟著倍增。正當歐盟大力推動電池「歐洲製造」之際,歐洲電池產業的前景卻陷入混沌不明。原因是歐洲化學總署(European Chemical Agency, ECHA)指出鋰鹽具有毒性,歐盟須確認是否要將鋰列為毒性物質。但這項決定恐會衝擊歐洲的電池產業與能源轉型,歐盟二度拖延,仍難以做出最後決定。
一家瑞典的新創公司開發出了以碳纖維作為材料的電池,如果真的成功的話,筆電的外殼就會是電池了! 瑞典初創公司 Sinonus 透過對多功能材料的創新研究,有望革新筆記型電腦和其他攜帶型設備的電池。該公司致力於碳纖維的開發,新開發的材料不僅能當作能量儲存,還能作為設備的外殼部分,實現了「無質量」電池的概念。
異地辦公模式日漸普及,數位游牧工作者迅速崛起,只需一台筆記型電腦便能打破工作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邊工作邊探索各地風土民情與生活體驗。看準這股趨勢,宜蘭客家漁村「朝陽社區」正積極推動「數位游牧社區」,期望吸引數位游牧者透過異地辦公在朝陽停留更久,成為助力社區復興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