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客運今年剛拿下新北市三條路線經營權,一口氣投入30輛電動巴士,為雙北交通再添綠色動能。不過,面對政府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遠景,國光客運總經理簡有政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直言沒那麼快,認為當下客運業者屬「消極式導入」,缺乏主動汰換誘因,後續仍待政府出面解決。
烏克蘭局勢,像黑洞一樣吞噬了其他所有消息,全球資產價格上周隨著戰事的起伏跌宕而上竄下跳,商品價格上了天,股票價格入了地,避險資產如美國國債、美元和黃金則大受歡迎。
隨著各國邊境陸續解封,國際航班慢慢恢復,本來因碳排放降低而短暫變乾淨的天空,是否又再度「蒙上一層灰」的議題,也於近期備受矚目。 德國的漢莎航空集團(Lufthansa Aviation Group)於月初宣布推出「綠色票價」新方案,宣稱乘客多付的費用,可以抵銷乘坐航班時造成的「碳排放」。漢莎航空為何會有此構想?此計畫會如何執行?乘客選購後,又是否真能夠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2021年COP26底定2050淨零排放的全球共識,許多國際企業如蘋果、微軟、雀巢、可口可樂等也都各自宣告自家的淨零碳排時程。對企業來說,投入資源進行永續轉型,已是重要課題。 國際上,許多 金融機構也開始要求 其投資公司須符合相當的ESG揭露標準,否則不允以挹注資金。而從投資趨勢來看,2020年 永續基金表現勝過一般基金 ,高ESG分數的股票價值相較於低ESG分數的股票價值高,顯示投資市場對於ESG公司有較高的需求。
減碳時代,人們欣賞與擁有藝術的方式也隨之改變。台北藝博會預計明年起,成為台灣首個把「碳費」放入門票計價的藝術展會,依搭乘交通工具的碳排量差異,門票價格將不同,鼓勵民眾用環保方式看展。
台鐵今年公司化後,仍止不住虧損,資源、運作效率都沒到位,遑論落實各項改革,面對人力缺額、設備更新等需求,凍漲二十九年的票價必須合理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