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比起過去幾代人,千禧世代更重視社會責任與企業使命感,在購買時更重視所謂的「CP值」。
循環經濟不再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一句口號,而是風風火火的一場綠色商戰! 大浪淘沙,未來十年內,商業模式及材料的「破壞性創新」,將如何建構新生態系?台灣喊出循環經濟的施政目標,又將如何站上全球勢頭?
採購社會企業的好產品,能滿足需求又盡社會責任; 路易莎咖啡日前勇奪經濟部「Buying Power」獎,成為企業的好榜樣。
1990 年 5 月 17 日,世界衛生組織(WTO)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中除名,邀請世界「不再恐同」;去年「不再恐同日」,我國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保障更多元的婚姻關係。30 年來,社會漸漸擁抱多元性別族群(LGBTQ),讓友善包容融入日常。
有65%的執行長將「共享式成長(inclusive growth)」視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關注之一,更甚於傳統的「股東價值(shareholdervalue)」。
這是一場極具企圖心的革命。揭竿起義的是聯合國,糾集的兵團是全球重量級投資機構,武器則是資本市場80兆美元的重磅銀彈。企圖,是讓投資人的選股不只看財報,也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是讓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更加保護勞工、重視環境;是讓金融機構的放款標準加上企業良知。聽來瘋狂,但這場革命已經真實影響到全球與台灣的資本市場。
台股權王台積電(2330)去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出爐,報告書中除了記載台積電在環境保護、永續經營所做的努力,更揭露員工「薪情」,台積電全球員工總體薪酬中位數約163萬,直接員工(產線作業員)的每月平均收入達台灣基本工資3倍,也就是約7萬元。
中聯資源公司以妥善利用資源的角度,深入思索各項煉鋼副產品的永續應用價值。近年來,中聯資源公司善用轉爐石資源化產品的材料特性,應用在鋪設道路之瀝青混凝土粒料及水泥生料等循環資材,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及提升工程品質,不僅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也對環境永續貢獻一份心力。
國立台灣大學於近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揭露約20億校務基金投資管理之情形,並承諾將逐步處分所有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持股(如水泥、石化業公司)。台大的做法並非特例,全球已有近150所大學響應全面或部分撤資。
是什麼讓社會責任投資從邊陲一躍而至資本主義投資的核心?答案是底線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