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改變通勤方式,二○二一年台灣自行車整車出口量逼近三百萬輛,不僅帶動國內產業發展,今年第一季迎來第四家整車廠明係掛牌,而這家上櫃生力軍,如何一步步成為國內中高階自行車的代工王?
一家成立逾半世紀、一度幾乎所有員工都要辭職的公司,憑什麼贏得李謀偉與能率亞洲資本的投資、中光電的借將?甚至即將遠赴美國掛牌上市?
俄烏戰爭、碳中和趨勢,歐美、大陸相繼擴大宣示綠能布局政策目標;太陽能更是美國、歐洲加碼推動焦點,而大陸2030年太陽能和風電裝機規模更估達18億千瓦。瞄準綠能商機,台塑旗下太陽能EVA、碳纖;南亞綠能相關建材;台化複合材料及台塑新智能儲能推展,加速搶進。
日本羽田空難,日航 A350 最終機艙部分徹底燒成灰燼,讓人怵目驚心,379 人都能有序、快速撤出飛機,讓世界對日航的訓練有素、日本人的有條不紊守序刮目相看,這起空難也證明了 A350 採用碳纖機身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則提醒所有老機場需盡快升級警示系統的重要性。
歷時3年,從車架變身到最時尚的City Bike,台灣品牌LITZMO首款碳纖電動輔助自行車於25日正式發表,在母公司源川國際加持下,搭上減碳熱潮,鎖定中、高端客群,期待在台灣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並進軍日本。
一家瑞典的新創公司開發出了以碳纖維作為材料的電池,如果真的成功的話,筆電的外殼就會是電池了! 瑞典初創公司 Sinonus 透過對多功能材料的創新研究,有望革新筆記型電腦和其他攜帶型設備的電池。該公司致力於碳纖維的開發,新開發的材料不僅能當作能量儲存,還能作為設備的外殼部分,實現了「無質量」電池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