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與減緩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是當務之急,但是要如何將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更重要的課題。東京電力控股與中部電力共同出資的JERA與東京瓦斯、INPEX,將參與澳洲石油天然氣公司Santos所策劃的全球最大級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計畫。
化石燃料業者近期紛紛宣布採用REDD+(減少毀林與森林退化造成排放)和CCS(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以減少其營運過程或價值鏈中的碳排放量。然而,環保團體批評這兩項技術的效益經常被高估,還存在漂綠風險,無法有效解決全球氣候危機。
英國政府將提供高達217億英鎊(約新台幣9131億)資金發展碳捕捉與封存(CCS)和氫能技術,預計可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並超過1千億英鎊(約新台幣4.22兆元)的商機。
2024年碳捕捉與封存CCS報告出爐!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已有628個相關項目運營,較去年同期增長57%,其中美國懷俄明州「野牛計畫」(Project Bison)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封存廠,預計2030年啟用後可年捕捉500萬噸二氧化碳。 因應此趨勢,中油也將於明(2025)年啟動於苗栗鐵砧山的台灣首個碳封存試驗場,預計每年可封存10萬噸碳,為台灣邁向淨零排放寫下新里程碑。
碳捕捉與封存(CCS)是難減排產業脫碳的關鍵技術,也是台灣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之一,但國內外對CCS的認知有限,成為產業推動的一大挑戰。學者專家近日出席淨零城市展論壇,建議可透過教育及小規模試點提升大眾理解,同時促進公私部門合作分散成本,並強調若政策得宜,CCS不僅不會阻礙再生能源,還能相輔相成。 (上圖為中央大學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院長許樹坤分享如何透過展覽等方式向一般大眾說明碳捕捉與封存的重要性。)
碳捕捉與封存 (CCS) 開啟新時代。挪威國營油氣公司Equinor、殼牌公司及法國道達爾能源25日宣布,北極光(Northern Lights)計畫正式營運,並將首批捕獲的二氧化碳注入海床之下。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商業碳封存服務,希望幫助高度依賴化石燃料、難以去碳化的產業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