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剛走出「百年大旱」陰影,為因應氣候變遷下逐漸升高的水資源風險,節水政策成為關注焦點。經濟部上月30日預告「耗水費徵收辦法」草案,要向枯水期(每年11月至隔年4月)單月用水超過9000度(立方公尺)的用水大戶,每度徵收3元的耗水費,預計今年7月起實施。
耗水費7月即將上路,月用9000度以上用水大戶每度將被加收3元。經濟部水利署目前正在研訂100多種行業的用水回收率標準,只要廠商節水超過自己行業的回收率,就可獲只繳1或2元優惠費率。但是具有獨占性質的國營事業,像是港務業,台鐵、高鐵、捷運等軌道業,會給予較嚴格的回收率標準,彰顯政府帶頭節水決心。
經濟部今 (6) 日表示,為促進產業節水並落實用水正義,在今日發布耗水費徵收辦法,並自 2023 年 2 月 1 日起,對枯水期單月用水量超過 9000 度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每度徵收 3 元耗水費,不過為使大用水戶有緩衝期進行節水設備投資,2025 年 6 月 30 日前大用水戶耗水費將減半收取。
台灣水價世界第三低,行政院日前拋出水價累進費率為必然趨勢,經濟部長王美花澄清,目前已開徵耗水費,無規劃調漲水價。水利署今(16)日解釋,各國水價都有其歷史背景與定價原則,難以價格單論好壞。調高水價對民生節水效果有限。政府今年針對用水大戶啟動耗水費,水利署表示,首輪徵收狀況預計5月底就可以出爐,目前觀察產業端大多願意配合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