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衝刺屋頂光電,行政院別再擺爛!」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協同立委洪申翰、陳椒華,串聯全台各地環團,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批評行政院各部會所盤點的公家屋頂光電數量太少,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及教育部盤點僅1GW,環團痛罵:「行政院千萬別成為蔡政府綠能政策的豬隊友!」
11月27日,環保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反對彰化大城濕地太陽光電的開發案,並要求政府儘快將大城濕地劃設為國家濕地。
環保署近期欲調高固定汙染源的秋冬季空汙費,並以調降春夏兩季費率作為配套。但此舉將使空汙基金縮水,更可能讓春夏季空氣品質惡化,引來立委與環團強烈抨擊。
引發多場公民聲援的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爭議,經仲裁後,確定由台東縣政府花六.二九億元買回建物,但拆除與保留意見隨仲裁結果而起,究竟拆除恢復原貌或保留低度利用,有賴透過全面對話,取得共識。
近年來缺乏再利用途徑的焚化爐底渣,頻傳大量違法棄置於農田。本月22日,立委陳椒華與環團召開記者會,痛批環保署竟大開底渣再利用法規後門,允許底渣在添加少許水泥後,以「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名義回填農地,對此陳椒華呼籲農委會修法明定罰則,要求環保署將不當條文刪除。
日本311福島核災十周年,《今周刊》針對核電議題進行「國人核電意向大調查」,結果顯示49.1%民眾支持適度調漲住宅電價,74.8%的民眾支持適度調漲工業電價。 針對民調結果,環保團體認為反映出民眾看待環境態度改變,而政府除了調整既有電價,也應將民調結果納入施政參考。
「德國看守」等非政府組織評比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出爐,台灣排名倒數,專家指出,台灣未加嚴二○三○年減碳標準、節能表現不好,是失分關鍵原因。環團及企業更提醒,除電力減碳外,包括禁售燃油車、公共巴士和商業用車的電動化等其他方面,都必須加速,才能全面減碳。
桃園大潭觀塘工業園區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興建計畫,遭環團指控破壞當地藻礁生態,將於12月18日舉行「珍愛藻礁」公投,盼中油另尋替代方案;即使中油、經濟部一再澄清,並於今年5月提出「再外推方案」,依舊無法和環團取得共識。
2025年我國天然氣發電占比將提高到50%,遭外界質疑可能會助長開採及運送過程的甲烷逸散,與近期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上通過的甲烷減排承諾背道而馳。今(22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請清大核工所教授等多位專家、環團對此展開討論。
明年起連鎖超商、速食店需有5%以上門市免費提供「循環杯」,環保署今舉辦研商會,速食店業者說,「不自帶杯子應處罰消費者」,像塑膠袋讓使用者付費。不過現在飲料售價早就包括容器成本,環團也說循環容器是世界趨勢,去年實驗發現消費者歸還率高達98.5%;環保署說,業者可設計押金制度,企業在商言商也要兼顧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