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通路商文曄科技於15日晚間公告,為了擴大營運規模,該公司預計辦理私募、現金增資及員工認股權等三項議案,總計達到1.7億股,未來將引進長期策略投資人,對象是需要符合可協助強化公司客戶結構、產品組合及市場行銷等能力。文曄公司派的這個大動作,市場解讀為是要強化本身能夠掌控的股權,以對抗大聯大在一月底已完成近三成股權的公開收購策略。
這一陣子有關獨立董事的議題,各方學者及商界領袖,都貢獻許多看法和意見,當然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引起如此熱烈的討論和聚焦,和一個龍頭大學校長的遴選過程爭議,有密切的關係。
說到影響台灣股市漲跌最重要的一群人,相信許多投資人會認定是外資,而在台股投資比重約佔4成的他們,除了在股市有影響力,隨著全球ESG(環境、社會、治理)浪潮抬頭,更可能進一步影響公司營運。其中,根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統計,外資認為最具爭議的股東會議案為「非獨立董事」。
今年7月7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為避免農地濫種電,以往由地方政府審查的「2到30公頃」農地變更,得改由農委會審查,「2公頃以下」農地除「被其他用地包圍、夾雜的零星農地」之外,可由地方政府同意變更,其餘農地一律不予同意變更。嚴格審查的方向,卻讓光電業者跳腳,批陳「不接地氣」。
上周張景森政委面對深澳電廠爭議,表示「只要北、北、基、宜、桃5縣市承諾節電10%,就可不蓋深澳電廠。」雖然這則新聞引來許多不同的聲音和批評,但是我看到的是能源政策持續改革的一道曙光。
16歲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因在聯合國為氣候變遷發聲,瞬間爆紅,一度成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呼聲最高人選,11日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成為1927年以來最年輕的獲選者。
動物園的存在意義,在近期備受爭議,支持動物園存在的人們認為動物園的教育意義重大,也能提供瀕臨絕種動物保護的功能等,但隨著「動物權利」意識的上漲,越來越多人認為「人們建立動物園,將野生動物抓起來圈養給人觀賞」是不人道的行為。
社會住宅租金過高的問題引起熱烈討論,追根究柢,目前的爭議暴露了社會的階級差異拉大,形成對立的張力,這是長久不公平的都市政策所造成的,是社會的警訊。
引發多場公民聲援的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爭議,經仲裁後,確定由台東縣政府花六.二九億元買回建物,但拆除與保留意見隨仲裁結果而起,究竟拆除恢復原貌或保留低度利用,有賴透過全面對話,取得共識。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興建計畫,由於恐破壞桃園大潭藻礁的生態環境,環保團體發動「真愛藻礁公投連署」,近期意外獲得在野黨響應,挑動府院黨敏感神經。 這項公投連署同時牽涉能源轉型、以及將在8月登場的「核四重啟公投」,使這個長達20多年的的環境案,成為藍綠對決的新戰場。 藻礁公投到底吵什麼?本文整理關鍵問題,帶讀者理解這個複雜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