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全球暖化勢在必行,由於我國能源長期高度仰賴進口,又以化石能源依存度為首要,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國家非核家園共識,政府規劃新能源政策目標,希望能以環境永續及綠色經濟均衡發展,同時兼顧能源安全的狀態下,邁向二〇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
全球致力於溫室氣體減量,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2025年以前,再生能源將占全球新增發電量的56%。在國際趨勢下,台灣要穩健邁向綠能家園願景,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升至20%,風力發電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5.5GW的風力發電總目標,尤其考驗台灣如何與經驗豐富的外商攜手,從無到有建構在地產業鏈。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企業開始有了溫室氣體減量的壓力,然而如何減量須從盤查開始做起,也需要一套準則讓大家參考。因此,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建立了一套方便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時可以依循的模式。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
前兩個月因為疫情大家宅在家時間多了,白天冷氣用電量也隨之增長,不少人收到電費後晴天霹靂,明顯感受到溫室效應造成的生存壓力。 隨著國際淨零排放的壓力,以及歐美碳關稅號角響起,我國政府繼《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後,也趕著提出修正草案,積極研擬臺灣淨零排放計畫,我協助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制定的「近零能建築政策」也即將上路。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8月31日主持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會議時,裁示環保署應積極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作業,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研議碳定價制度。蘇院長明確的政策裁示固然應予肯定,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更需從行政院層級配套提出完整具體的政策路徑與階段期程,以及足以支持這些政策路徑與期程可行、政府需投入多少經費、民間企業如何協力、效益與風險等科學客觀之評估報告,因為這些政策路徑、經費投入與階段期程絕非環保署所能拍板或協調出來。
推動2050淨零轉型,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環保署展開一系列的修正草案研商會議,其中「徵收碳費」條款引起最多討論。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認為,政府若想讓碳定價有效促進企業減碳,就應修訂「(碳費)起始費率每噸300元並逐年提高」;另一方面,產業代表則認為,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消耗,徵收碳費也不能只針對製造業,而是應隨油、隨電徵收,讓全民共同減碳。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於2021年12月20日預告結束,針對草案增訂「新設廠需要增量抵換」規定,做不到年度抵減目標要受罰,工商團體認為有適法性且限制產業發展疑慮,要求應刪除。對此,環保署表示,將視當年度可交易狀況訂出目標,若交易量不足可繳納「碳權代金」來取代。
行政院已審查完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建立碳定價機制,分階段徵收碳費,先大後小,先從大排放源收取碳費,徵收對象包含國內直接或間接排放源及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並採差別費率,最快2024年開始徵收。據了解,碳費費率每噸在300元以下。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法草案,環團發出聯合聲明提出五大呼籲,要求拉高氣候治理層級並確立部會權責,碳費設計須具充分減碳強度以落實氣候正義,考量人權衝擊,強化地方治理及資訊公開,以及增訂公民參與氣候管制。
永續長看COP29》拆解華碩減碳藍圖、台達電生物多樣性+氫能戰略,如何開創綠色商機?
體制的破網,由「自己人」補上! 以家庭、病友為中心的照護力量正萌芽
2024年第十屆傳善獎頒獎典禮 凝聚社福創新能量 滾動更多善循環
為離岸風電背書,國發基金、公股銀行祭900億融資!保證成數拉高至8成
為何有線電視女王砸3800萬,搶下破產美妝老牌通路代理權?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