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日正當中,嘉義東石漁港進入鮮蚵採收季。海堤外,漁船載著一簍簍的魚貨返港,海堤內,卸下蚵殼的尼龍繩,與使用同樣材質的漁網,一綑捆成堆擺放,這些廢棄物即將被送往的,不是垃圾場,而是25公里外、去年啟用的台化新港耐隆回收廠。
今周刊編按:永續發展已成為政府政策、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的重要課題,今周刊ESG永續台灣將於每兩周推出「永續綠能快訊」,為讀者提供最新的綠能相關議題。 本期「永續綠能快訊」聚焦潮汐發電,比起光電和風電,潮汐其實更容易預測發電條件,因為每天漲退潮的時間穩定且可預測的。
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影響加劇,許多地區開始著重於「減緩」(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然而,有些為了強化地區韌性的基礎設施方案,非但沒有減緩災害影響的作用,反而因為急就章、設計草率或錯誤,而造成「錯誤調適」(maladaptation)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