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開始,臺灣遭逢百年大旱,隔年(2021)5月梅雨鋒面才解除旱象。不過伴隨梅雨鋒面來襲,多處地方發生豪大雨事件,甚至出現積淹水的情形,旱澇交替的氣候新常態迫使政府得重新規劃治水措施。未來的臺灣,將更常面對這種看似矛盾、「旱澇並存」的氣候型態。
當短時間內的超強降雨已不再是罕見的「極端狀況」,想降低水患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除了傳統的清淤、增建抽水站等治水工程,台灣更需要增加耐受力,與環境和平共處。
今天(18日)清晨鋒面通過加上對流發展旺盛,中央氣象署針對新竹以北6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其中雙北共13個地區,水利署發布「淹水警戒」,低窪地區及道路須防範積淹水,不過午後轉多雲到陰短暫雨。 反觀,阿拉伯國家阿曼歷數日豪雨,至少18人罹難,包含10名學童在一輛車上被沖走;杜拜降雨量超過142毫米,遠超往年全年降雨量的97毫米,杜拜機場數百航班停飛,至17日機場服務仍無法恢復正常營運,本文分析杜拜淹水面臨的兩大困境。
極端暴雨襲擊城市,排水不及,造成災情。近年的治水方針不僅重排水,也思考如何吸納雨水,打造海綿城市。擁有豐富治水經驗的荷蘭將腦筋動到屋頂,用「藍綠屋頂」(blue-green roof)減緩淹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