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如何紓困與振興?這個議題影響了未來的經濟結構,目前幾乎已成了各國輿論的關注點!在法國《世界報》上,多名學者所提出的八大建議幾乎都和綠色經濟的建設有關,這些建議不但有其共識,且能夠在危機中協助經濟轉型,如地球永續,預防疫情,都是重要的經濟轉型方向;而內容包括建築節能、大眾運輸、儲能、電動汽車、自行車、綠能、氫能,以及保障自身健康的農產品供應等。
近年美國加州頻繁出現野火,反映全球氣候暖化導致野火成為常態。週三(23日),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簽署一項命令,預計在2035年禁止該州銷售汽油和柴油動力的新車,盼能大幅降低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排放。
全球最大電子代工製造商鴻海(2317)與國內汽車業龍頭裕隆(2201),今(16)日正式宣布共同進軍電動車市場,創下國內科技大廠全面跨足電動車領域的首例。 鴻海在今天舉行的首次「鴻海科技日」中,發表名為MIH的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台,平台上的所有規格、參數及軟體等開發成果將開放給合作夥伴運用,讓各家車廠在MIH的基礎上,以最低代價及最短時間,開發出需要的車型,帶動台灣進軍電動車產業。
中國發展氫燃料電池車,地方若獲選為該產業的模範城市,未來四年可以獲得人民幣17億元的補助金,各地搶破頭。外界估計,此種熱潮下,日廠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將是大贏家。
身為台灣前二大車廠,欲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中華汽車自一九九五年起,陸續推動多項成功節能措施,既是同業觀摩學習的對象,更對供應鏈起了示範作用,時至「二〇一二年,我們還訂定十年計劃,要求每年節電三%,十年內達三十%。」
電動車熱潮剛要開始,許多人已經在擔心車上的鋰電池如何回收,福斯汽車近日則首度曝光了他們的電池回收廠,讓大眾可以一窺這些電池如何重新利用,也減低對於環境影響的疑慮。
桃園客運維修站一場火災,燒出了「電動巴士國家隊電池芯來自中國」的議題,不僅業者急忙跳出來澄清,就連交通部都發出聲明,第一批通過審查資格的成運汽車及華德動能,使用的電池都來自日本,並無使用中國製電池芯。
電動車產業前景看俏,去年美國龍頭業者特斯拉(Tesla),股價飆漲逾700%,成為許多投資人追捧的標的,而在美上市的中國電動車廠蔚來汽車(NIO),表現也不遑多讓,2020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0%,成了超級飆股。
為緩解氣候危機,許多新的綠色技術陸續被開發出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將取代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電動汽車將取代汽油和柴油車輛。隨著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逐漸降低,全球暖化的壓力可望減輕。
Refinitiv 的最新報告對碳密集型汽車行業進行了嚴格審查。分析過去十年來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是如何影響該行業的脫碳戰略以及如何幫助管理和減輕氣候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