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能源轉型潮流,台灣不能自外而行,在許多國際大型企業紛紛要求供應鏈廠商使用再生能源之時,台灣廠商也必須響應參與,雖然在轉型期陣痛難免,但朝野上下仍應積極應用優勢,為永續產業及環境而努力。
全球拼碳,台灣也不例外。到底台灣如何減碳?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6日在「2021 CRIF FORUM建構ESG永續產業的韌性與商機」線上論壇中妙喻,減碳像參加一場自由車公路團體賽,要配速、要有好隊形,才能跑得長久,台灣量體小無法做破風手,但一定可以在「領先群」裡。
因應國際綠色永續趨勢,金管積極推動永續金融評鑑計畫,期盼透過評鑑作業促使金融機構強化永續經營,及早培育永續專責人才,有效引導專案投融資資金流向永續營運發展,讓台灣早日達到永續目標。
(今周刊1430) 台南是台灣第二大酪農區,有議員擔心,未來開放紐西蘭牛乳零關稅,將衝擊酪農業,不過,年輕的台南子弟反而帶著新思惟,回到古都故土,翻轉父親留下的珍貴產業。
紡織業從夕陽工業變成永續產業的關鍵是材料創新,在知名案例聚陽、儒鴻之外,還有一家優織隆企業,其研發的鳳梨葉纖維環保且具台灣特色,更打動知名運動品牌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