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洋保育議題逐漸受到全球關注,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為了喚醒人類對於海洋的認識、保護及永續利用,今周刊宣布舉辦「還海行動2.0」,號召各界共同復育小丑魚、推動永續海鮮運動等,為海洋生態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今周刊1416-1417) 「這個,就是我們輔導友善船隊賣出的產品!」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簡稱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拿起一盒鬼頭刀魚鬆,裡面採用台東新港友善船隊的漁獲,上頭印著「永續海鮮標章銀級」,是基金會和漁業署依國際標準共同制定的認證,確保從海洋到餐桌,有一條生生不息的海鮮供應鏈。
台灣是四面環海,海鮮應該是台灣人日常餐桌的一員,但有七成以上的海鮮是進口的,不但運輸高碳排,更沒有直接嘉惠於本地的漁民供應者。這也反映出一個關鍵問題:我們的餐桌美味,能不能同時支持在地經濟、照顧本地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