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2050淨零轉型,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環保署展開一系列的修正草案研商會議,其中「徵收碳費」條款引起最多討論。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認為,政府若想讓碳定價有效促進企業減碳,就應修訂「(碳費)起始費率每噸300元並逐年提高」;另一方面,產業代表則認為,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消耗,徵收碳費也不能只針對製造業,而是應隨油、隨電徵收,讓全民共同減碳。
環保署啟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並訂下碳費、碳交易等措施。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今(21)日召開座談會,邀請環保署、經濟部及各產業代表討論碳權與碳定價入法事宜。環保署長張子敬說明,未來規劃放寬企業的溫室氣體查驗標準、建立國內的查驗機構,好讓中小企業也可以加入減碳市場。
近年節能減碳議題越來越熱,加上《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出爐,帶動綠電買氣更加火熱。泓德能源旗下子公司星星電力自 2021 年取得售電業執照後,已為國內玉山銀行、台灣大哥大等金融、電信行業龍頭業者轉供超過 750 萬度綠電,預計今(2022)年下半年可轉供 2,800 萬度綠電,累積轉供綠電度數居全台灣之冠。
今年,是台灣的「氣候元年」!立法院即將通過更全面、路線更明朗的「氣候變遷因應法」,這意味著對於氣候議題與碳排管理,我們會定下清晰的總體圖像,正式接軌國際發展,集結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善盡地球公民責任。
行政院日前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同時建立碳定價機制,預計 2024 年起開徵碳稅費,並送立法院審查,首波針對 287 家每年排碳 2.5 萬噸以上,如鋼鐵、石化、水泥、半導體等排碳大戶開始推行,而這些碳排大戶勢必將積極發展「碳捕捉」技術,順應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
碳中和,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真的無計可施?難度真的「高不可攀」嗎? 政府即將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不久的將來台灣將課徵碳費,《今周刊》團隊歷時1個月走訪全台,我們將用3個現場、3家黑手企業,告訴你這一切並非不可能。
歐盟各國和歐洲議會於12/13達成臨時協議,確定碳邊境調整措施(CBAM)將於2023年10月逐步實施,台灣環保署去年也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以碳費收取機制鼓勵企業減排。 但這部攸關台灣減碳轉型的重要法案,周五(12/16)再度於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朝野協商,卻有3大重點遭到外界批評。
立法院正在審查《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即將進入院會協商階段。民間學者今(27)日呼籲,為了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必須課徵比碳費還廣泛的「碳稅」,呼籲藉修法機會將碳稅明確入法,並於2026年開徵,預期更有助達成節能減碳、促進產業結構轉型。 學者表示,碳費因用途與收入受到限制,費率可能過低,導致缺乏減排的誘因與動機,且有可能讓人誤以為「只要付錢,就可以繼續排放」,碳稅則較具有一般性的管制誘導效果。
立法院會今 (10) 日上演表決大戰,最終三讀通過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未來將分階段對直接、間接排放源的業者徵收碳費,若徵收對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申請優惠費率,母法通過後,將展開子法訂定,最快今年下半年完成,力拚 2024 年開徵碳費。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台灣將於2023年1月9日進行最後立法協商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然而除了當權者仍無共識,對於影響飲食產業的碳費與永續目標尚不明確,受邀至台灣分享的英國永續設計中心及永續創新實驗室的兩位創辦人Martin Charter及鄭一青分享英國與歐洲如何積極應對,探討重視在能源轉型下發展的農電、漁電共生是否能走出中國失敗經驗,往更好方向發展。
永續長看COP29》拆解華碩減碳藍圖、台達電生物多樣性+氫能戰略,如何開創綠色商機?
最快1月提NDC新目標!環境部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怎麼用?投資對象、條件一次看
美太陽能裝置容量創新高,逾32GW!就算川普上任仍看好,年複合成長率逾6%
COP29》川普揚言又退巴黎協定,中國趁勢主導全球氣候議題,為什麼這麼做?
永豐銀行連續六年支持「看見家鄉」公益計畫,讓孩子成為「小導演」,以用鏡頭記錄家鄉力量!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