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台灣綠電市場正迎來快速成長的新階段。在AI、半導體與電動車等高耗能產業推動下,用電需求持續攀升。經濟部預估,2030年全台用電量將突破3,343億度,其中綠電需求將首度突破千億度。 看準趨勢,天能綠電已搶先與多家半導體、電子與金融大廠簽訂長期合約,為未來十年奠定穩定成長基礎。但由於售電本質毛利不高,加上競爭者急速增加,也使價格波動和壓力越來越明顯。
企業將在明年繳交首筆碳費,不過考量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因素,環境部提出今年碳費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期限展延2個月,只要在8月前提出申請,都有機會適用優惠費率繳費。另也計畫放寬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的認定標準,未來若因突發經貿事件導致虧損、碳費占毛利達一定比例,或面臨國際商品傾銷風險,皆可納入評估範圍;意即,受美國關稅衝擊產業,有望符合高碳洩漏風險認定、碳費打二折優惠。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企圖為過去運行80年的世界經貿秩序大幅整形;但其快速搖擺的態度,讓全球政府與企業陷入未知,身處供應鏈一員的台灣該如何應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
在紐西蘭,毛利人長期在經濟與司法上處於弱勢,Te Whānau-ā-Apanui 部落正在尋找改善處境的機會,正好遇見海藻公司 Blue Evolution 正在全球範圍尋找下一個海藻養殖場建立的地點。因著地理、金融環境與政府政策等一系列得天獨厚的條件,雙方展開一場「以共同價值共創美好未來」的合作。
太陽能電池市場起家的量測設備廠光焱,成功轉型,打進全球影像感測晶片大廠,以及光達、航太供應鏈,去年上半年毛利率逾6成,成為光電量測上的要角。
PChome網路家庭週四(12/19)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統一認購網家逾6萬張普通股,約佔網家增資後已發行股份30%,成第一大法人股東。網家董事長詹宏志表示,將協助統一取得兩席董事,共同執行公司治理,但經營團隊如何合作還在討論中。
過去11年,雙鴻科技董事長林育申不放棄研發「液冷」散熱系統,每年投入5000萬元至1億元,約占公司毛利額10%至15%的研發費用,持續這樣「打水漂」,等待市場成熟,終於讓他成為今日AI時代的關鍵要角。
「今年其實上修(全年營收成長)兩次,上一季度預測25%上下(mid-twenties)、這次是快30%...」。台積電團隊來回確認著數字,因為10月17日台積電第3季法說會上,台積電預期以美元計的2024年營收,將較去年成長達接近30%。
全球製造業出現復甦跡象,原物料大宗市場率先迎來「金屬狂潮」,推升銅用量的增長; 目前銅價站穩每噸1萬美元,萬泰科產品報價看漲,有助於其營收及毛利率提升。
經歷前董座翁茂鍾官司案衝擊,近一甲子歷史的台灣紡織廠佳和,近年在車用市場大放異彩,更於去年成為特斯拉指定供應商。而領軍人物,正是第三代接班人翁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