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Blue Economy)」是用一個環節的廢物,串接為另一個環節的養分。德國新創Kaffeeform使用咖啡渣製成杯子,循環利用資源,實現藍色經濟的理念。
不只租車可以甲地租乙地還,現在連環保杯也可以!在台南熱門景點正興街商圈,近年來有業者開始推廣環保玻璃杯租借,遊客可在漫遊街頭,順手買一飲料時,與十餘間合作店家取得並歸還杯子,即使懶得將環保杯帶出門,也可以順手做環保,此計畫推出後引起不小迴響,至去年12月止,已減少2.6萬個一次性杯具使用。
明年起連鎖超商、速食店需有5%以上門市免費提供「循環杯」,環保署今舉辦研商會,速食店業者說,「不自帶杯子應處罰消費者」,像塑膠袋讓使用者付費。不過現在飲料售價早就包括容器成本,環團也說循環容器是世界趨勢,去年實驗發現消費者歸還率高達98.5%;環保署說,業者可設計押金制度,企業在商言商也要兼顧環境保護。
愈來愈多民眾會自備環保杯購買飲品,全家便利商店先前推出一款「循環杯」,今年3月底正式在第4000家門店亮相,透過LINE平台租借、洗淨後到店還杯,即使想喝咖啡忘了帶杯子,都還能向門店租借,便利服務在網上引發關注。
面對今年夏天上路的飲料杯限塑新政,你是否也正挑選著適合自己的環保杯?走進便利商店,架上更是擺滿標榜使用「可分解塑膠」或「植纖」成分的杯子。市面上華麗現身的「植纖杯」,乍看之下相當天然又環保,甚至跟著在環保署政策宣導記者會上亮相,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眉角。 環團指出,這些植物纖維新型材質困境仍多,包括去化管道不足等問題,導致同樣面臨送入焚燒的處境,恐怕「只是水餃跟餛飩的差別」。
《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自2022年7月1日正式施行,但國際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其實早在1998年踏入台灣的那刻起,就鼓勵消費者自備杯子到門市消費,並祭出10元折扣,對於星巴克來說,環保政策的一次性杯子使用僅是一小步,蘊含的是更遠大的永續目標。
12月1日起有不少新制上路,其中台北市飲料店禁用一次性塑膠杯,有網友近日到麥當勞用餐發現杯子和以前不一樣,疑惑「這是重複使用的還是一次性的?我可以帶走嗎?」,引發網友討論。
隱身在桃園龜山的塑膠食品容器大廠瑞興工業,廠內多達40條生產線,1年出貨杯子上看10億個,手搖飲品牌CoCo都可、貢茶、50嵐到國際品牌藍瓶咖啡(Blue Bottle)都是它的客戶,去年營業額上看13億元,更擁有「台灣杯王」封號,祕密武器是瑞興研發出生物可分解的聚乳酸(PLA)環保塑膠杯。
從音樂節到大學校園活動,派對上總少不了各式飲料助興。但狂歡過後,卻留下滿地一次性的塑膠杯。這些塑膠杯雖然方便,卻成為難以消解的環境負擔。 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美國新創Earth Brands推出平均20個杯子7美元(約新台幣210元),以植物為原料、可堆肥的Earth Cups,成為大學派對的新寵兒,還吸引萬豪酒店等客戶使用,更入選《富比世》雜誌去(2023)年3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名單(Forbes 30 under 30),展現出環保產品的市場潛力。 Earth Brands如何讓Z世代養成環保習慣、甚至吸引飯店巨頭的?
今周刊編按:全台飲料店自9月起不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9億用量。不僅如此,環境部正研議擴大補助辦理職棒賽事、封閉場域導入循環杯,養成循環杯使用風氣。 保加利亞新創品牌Cupffee,為解決一次性咖啡外帶杯所帶來的垃圾,研發出耐熱85度、承裝12小時不滲漏的餅乾外帶杯,顛覆過去產業上可食用容器的困境!2023年5月共獲得歐洲創新委員會和風險投資公司Eleven Ventures共180萬歐元的種子輪募資,開始擴大研發生產,改寫一次性外帶杯的環保篇章!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