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氣候變遷影響甚鉅,近日千年暴雨癱瘓中國河南鄭州,根據澎湃新聞21日報導,鄭州在過去24小時,整整下了627.4毫米的雨,而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才 640.8 毫米 。這代表僅僅7月20日這天,鄭州就下了以往一年雨量。 而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洪水在中國較為常見,但似乎已變得更嚴重,研究人員將其歸因於氣候變化。不過,中國氣象局則表示,發生暴雨的主要原因,為距離河南省1000公里以外的颱風烟花及副熱帶高壓影響,造成此次河南大量降雨形成洪災。
通膨烏雲會不會演變成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狂風暴雨?目前各界仍有爭論,不過,無論是「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或者「全球原物料龍頭基金經理人」韓艾飛,甚至是「英國債券天王」伍諾德,都認定這波通膨威脅不容小覷,並提出資產配置的因應之道。
近年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熱浪、野火、暴雨各地災情不斷,「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成為牛津辭典2019年的熱搜詞彙,台灣太麻里更在今年夏天測出40.6度高溫,不論是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已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衝擊。因此,是時候讓我們為地球降溫了!
美股在3月創下10天內出現四次熔斷、原油期貨價格首度出現負數,這些史無前例的異常金融市場現象,都起因於一場COVID-19(武漢肺炎);然而,在狂風暴雨之中,卻有一個族群穩健地往既定的方向前進,它們就是重視ESG(環境、社會、治理)概念的族群。
輕颱「尼莎」昨(10/16)日升級為中度颱風,短短一天的時間肆虐全台,尤其北部地區傳出不少災情,這場颱風伴隨東北季風帶來的強風豪雨什麼時候會緩和下來?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指出,目前「尼莎雖漸行漸遠,但「共伴效應」今(10/17)日仍在北部、東半部帶來「致災」降雨;而氣象局長鄭明典也表示,目前尼莎颱風中心對流還在爆發狀態,是很強的對流!
24歲的什雷雅(Shreya KC)在尼泊爾長大,她的家鄉索盧昆布(Solukhumbu)位於聖母峰山腳下。「我們活在被冰川融水淹沒的恐懼中。」什雷雅表示,暖化、暴雨等極端氣候,威脅當地的生計、生物多樣性和傳統文化,「我們生在失去的時代,必須有專門的金融機制彌補我們的損失。」
貧困居民的住房往往缺乏修繕,風雨滲漏嚴重,難以保持室內恆溫。為了在嚴寒中保暖,居住者只能增加暖氣使用量,結果導致能源費用暴增。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宣布「聖嬰現象」(El Nino)正式來了!科學家經過數個月觀測,由於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偏暖,正式宣布「聖嬰現象」已經發生,並預計到冬季時會逐漸加強,影響時間預計將持續到 2024 年。
昨(9/7)天晚上,香港遭受到颱風「海葵」殘餘環流的影響,降下自有紀錄以來最高的暴雨,引發了多處重大災情。香港天文台罕見發布了黑色暴雨警告,多地淹水、土石流和道路中斷等問題嚴重,導致市區幾近癱瘓。
台灣目標離岸風電至2025年投資將達9,625億元,身為國內永續先行者之一的中信金控帶頭衝。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13日指出,近期香港暴雨帶來洪災,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愈來愈大,作為台灣最積極投入永續發展的金融機構,中信銀截至目前為止,主辦、合作協助離岸風電投融資金額已高達3,000億元。他分享,做離岸風電融資避免踩雷就是要做好「現金流的估算」。
違規最高罰全球營收6%!重拳監管網路巨頭,歐盟《數位服務法》上路
技術領先日韓!環境部首創「AI淨灘」!7天變 1天,徹底改寫淨灘效率
大阪世博2025:高齡社會的照護 未來科技一窺究竟
春季出遊好時光 永續活動、登山、賞花、露營......十大人氣活動超夯推薦
海景第一排!氣候變遷衝擊國土環境,國環院與國土署簽MOU共享數據科研,緩解氣候變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