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背景》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11月10日於巴西貝倫召開,本屆大會核心目標之一是制定「全球調適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 GGA)的指標。從上千項指標中敲定一份百項的清單,將引領全球調適行動方向,也是未來衡量全球調適目標進展的依據。
COP30直擊》近期的強颱鳳凰、颶風梅莉莎與巴西龍捲風,再次凸顯極端天氣災害日益加劇。正在巴西貝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上,各國代表正積極尋求資金與解方,協助弱勢社群應對惡化中的氣候衝擊,並強化氣候調適行動。 多邊開發銀行(MDB)近日也宣布加強承諾,並發布新報告,提出針對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資源配置的新指標與方法學,期望以共同標準提升透明度與行動成效。
丹娜絲風災後社會關注電網地下化進展,希望藉此提升電力系統韌性。不過,台電董事長曾文生5日出席研討會指出,地下化並非解決問題的萬靈丹,「電網韌性的重點在於復原速度,從這點來看,地下化反而是缺點。」他認為,易淹水地區並不適合地下化,強調應依據各地區特性,選擇最有效的電網配置,才能提升韌性。
綠學院的朋友們,多年不見!2017年Green Impact Lab剛成立時,綠學院曾經出了一些文章預測綠色創業的方向,這幾年綠色產業的發展如同雲霄飛車一樣,除了造就當時預測賽道上許多綠色新創的成功之外,也把很多公司甩出去。
英國政府近期宣布,購買車價不超過3.7萬英鎊的新電動車,可獲最高3750英鎊補貼,總額達6.5億英鎊。然而,多位交通政策與氣候變遷學者指出,若這筆錢改為補助電動自行車(e-bike),不僅能更快減碳,還能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台灣大哥大聯手供應鏈響應永續,號召30家供應商復育藍碳。同時啟動3大氣候行動方向,包含強化氣候調適、協助供應商設定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加速能源轉型,以及議合高碳排供應商導入綠電等。
今周刊編按:台灣首例「人工濕地草澤碳匯提升計畫」啟動,永豐餘攜手中華紙漿、高雄市政府與經濟部水利署,共同探索淡水草澤濕地的碳吸存潛力。這項計畫由中山大學、台東大學組成研究團隊將長期監測舊鐵橋濕地的環境與植物生長,量化統計碳匯能力,並預計於 2027 年提出本土方法學,為淨零轉型與濕地保育提供新方向。
投入養殖業三十多年的模範漁民夫婦,從排斥到認可光電,帶領南瀛養殖生產協會會員,努力催生台灣第一座漁民主導的漁電共生案場。然而,走過1200多個日子,他們心中只有滿腹失望與憤慨。 原來,讓漁電共生走向雙輸的最大元凶,不是那一片片光電板,而是始終摸不著方向、讓綠能政策不斷兜圈空轉的政府。
投入養殖業三十多年的模範漁民夫婦,從排斥到認可光電,帶領南瀛養殖生產協會會員,努力催生台灣第一座漁民主導的漁電共生案場。 然而,走過1200多個日子,他們心中只有滿腹失望與憤慨。原來,讓漁電共生走向雙輸的最大元凶,不是那一片片光電板,而是始終摸不著方向、讓綠能政策不斷兜圈空轉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