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洋垃圾禁令」後,大量洋垃圾轉而流入台灣,科技島將變垃圾島?政府要全面禁止,或是對進口嚴加治理,深入走訪工廠、貿易商找解答。
「塞車」可說是紐約、倫敦人心中永遠的痛,研調機構Intrix統計數據顯示,倫敦駕駛一年要浪費227小時待在擁擠的車陣中,紐約客若是尖峰時間上路,一年也得浪費133小時堵在車陣裡;澳洲政府預估,30年後,雪梨的城市規模將與現行的紐約、倫敦一樣大,為了解決30年後的交通問題,澳洲政府決定推行共乘制度,降低交通流量。
我們現在處理全球暖化問題的方法,會決定未來好幾代子孫的生活。地球暖化之後,極端氣候越來越常見,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發展;而在轉向低碳的過程中必須謹慎管理,才能維護全球金融秩序。科學家、各國政府、企業正在攜手了解氣候變遷的風險,設法降低這些風險,並將危機化為新商機。
2018年8月20日,瑞典議會大門外,有個嬌小的女孩坐在地上,身旁擺了塊寫著「為氣候罷課」的標語牌,隻身一人、氣勢薄弱地,抗議瑞典政府對氣候變遷的無所作為。
十年前,國際航運市場低迷,台船撐過了全球船廠倒閉潮。但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很清楚,要永續地發展下去,必須走出新路,因此訂定了多角化經營的目標,配合政府積極推動的離岸風電政策,台船希望為台灣創造出本土的海事工程能量。
「台灣有形資源有限,如果台商帶著轉型升級計畫回來,我們非常歡迎;如果是在中國經營出現困難,但沒有升級計畫,經濟部也會提供應急協助,但長期來看,或許是幫忙他們轉往東南亞發展。」經濟部政務次長龔明鑫用這段話,說明了政府吸引投資的態度,絕非「撈進籃裡都是菜」,而是先盤點投資環境的優劣勢,再設定明確的戰略目標。
荷蘭政府投入近千億台幣,打造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站,《今周刊》特別邀請到荷蘭能源研究中心事業發展部總監耶寧哈,分享荷蘭風電發展經驗。
對抗全球暖化勢在必行,由於我國能源長期高度仰賴進口,又以化石能源依存度為首要,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國家非核家園共識,政府規劃新能源政策目標,希望能以環境永續及綠色經濟均衡發展,同時兼顧能源安全的狀態下,邁向二〇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
長期以來,臺灣能源供給幾乎全數仰賴進口,尤其化石能源依存度相當高,只要國際情勢有所變動,即會面臨價量劇烈波動的壓力。因此,為了建構穩定、潔淨又可負擔的能源供應系統,政府藉由發展多元化再生能源,帶動綠能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期能達成我國二O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及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 二O%的能源轉型目標。
「屏東三年要做到一○○%綠能發電」、「兵家必爭之地,八○%太陽能電站業者投入屏東」、「屏東地多、政府也友善,不管土地變更、溝通、處理時效等,相較其他縣市來得積極」⋯⋯,採訪一輪台灣太陽能電站業者,屏東縣政府最受業者推崇。顛覆傳統,因地制宜,主動制定遊戲規則,是屏東縣長潘孟安最關鍵的贏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