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連鎖手搖飲店大苑子近期以「石虎柳丁」名義宣傳飲品,強調採用中寮「友善耕作」柳丁,卻引發南投中寮長壽天然農場反駁雙方合作早破局「只來拍片、1顆都沒買」。不僅如此,大苑子還被爆已搶先申請「石虎柳丁」商標,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在大量負評聲浪下,大苑子發布5點聲明澄清,但多數消費者並不買單,直到20日下午,大苑子宣布下架與石虎柳丁相關的文宣,也取消商標圖文申請。
台灣人愛喝手搖飲,為求方便經常直接使用店家提供的外帶紙杯,但因紙杯內部有層塑膠淋膜,因此無法完全被回收、並不環保。
近年氣候變遷加劇,夏日高溫愈來愈折磨人,對需要戶外出勤的上班族來說,防曬品、袖套,再來一杯清涼手搖飲,幾乎已成標配。這也讓夏日的日常支出,比其他月份高出3千元。 根據求職網站調查,多數上班族認為,企業應該提供外勤職位「高溫津貼」,平均每月要補貼2354元才足夠,更有超過九成民眾認為,政府應該訂定高溫假制度。 企業方面,有約六成表示認同,應該給予外勤同仁高溫補貼。根據調查,補貼金額平均為1630元。
今周刊編按:消基會今年4至5月間針對市面74多家手搖飲、咖啡店及早午餐店販售的鮮奶茶類飲品進行調查,調查發現一些店家在鮮奶品牌標示與實際銷售內容不符,像「珍煮丹」在官網顯示其「姍姍紅茶拿鐵」飲品使用小農鮮奶,但店員卻回應採用光泉乳香世家。 台灣的農業早已不是落後的現場,專業、乾淨、科技,是台灣農民值得被看見的樣子; 從產地到餐桌,做到品質揭露、透明溯源,正是台灣農民最重要的價值。
今(22)日是2024年的世界地球日,為了號召更多人關注環保議題,許多企業推出許多活動響應,超商祭出「咖啡、手搖飲」優惠、聯華電子第九屆綠獎,祭出總獎金400萬元,開放徵件、手機殼品牌CASETiFY發表了《2024 環境影響報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還有哪些特別活動?
台灣人愛喝手搖飲料,每年能產生約30萬噸的茶渣廢料。茶改所研發新技術,將紅茶茶渣經酵素分解後,萃取出的紅茶茶渣萃取液具有抗氧化、抑制酪胺酸脢等美白效果。過去對環境造成污染的茶渣,也能透過新技術廢物再利用,競逐美妝保養市場。
響應環保成為趨勢!除了買手搖飲自備環保杯能折價之外,近來不少企業也響應環保,不再免費提供購物袋。今(13)日星巴克宣布,8月1日起,全門市將停止提供免費購物紙袋,鼓勵消費者自行攜帶購物袋並重複使用,若顧客有需要,亦可自費購買環保袋。 提倡節能減碳,除了星巴克之外,快時尚品牌Uniqlo以及同為日系品牌的無印良品,目前都已不提供購物袋。以下為整理報導。
隱身在桃園龜山的塑膠食品容器大廠瑞興工業,廠內多達40條生產線,1年出貨杯子上看10億個,手搖飲品牌CoCo都可、貢茶、50嵐到國際品牌藍瓶咖啡(Blue Bottle)都是它的客戶,去年營業額上看13億元,更擁有「台灣杯王」封號,祕密武器是瑞興研發出生物可分解的聚乳酸(PLA)環保塑膠杯。
2022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對於手搖飲業者來說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價差5元的變化,萬波島嶼紅茶創辦人張庭偉表示從更遠大的2030年全面禁塑目標來看,如何能更細緻地規劃政策執行的面向,才是政府、品牌、消費者三方可以達成執行效果最好的方式。
環保署制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於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針對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超市、手搖飲業者等使用一次性飲料杯的通路提出管制,規定自備飲料杯至少要有5元的折扣。面對此政策,業者務必調整營運模式,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將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