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年用150億個塑膠袋,連口罩都是塑膠做的!生活離不開塑膠,為什麼我們更該「減塑」?

台灣年用150億個塑膠袋,連口罩都是塑膠做的!生活離不開塑膠,為什麼我們更該「減塑」?
撰文: Judy吳家鈴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0-07-09

現代生活的日常,塑膠製品無所不在,超市、便利商店、手搖飲、外送美食,每日產生的一次性塑膠垃圾數量驚人。從1950年代塑膠開始大規模生產,到2017年的統計數字,我們大約產生83億噸的塑膠,其中大部份都沒有回收,透過海洋、河流、土壤、空氣,塑膠遍及世界各地,人類所使用和廢棄的數量早已超出地球所能負荷。

塑膠的廣泛使用,是都市化追求效率的必然。數百種生活用品和食物,從生產運輸庫存、到最後上架銷售,必須妥善包裝,給消費者最大便利。就連防疫所需的口罩、手套和醫療服,主要成分也是塑膠。既然生活離不開塑膠,倡導減塑有用嗎?

 

減塑為什麼重要?

 

首先,塑膠製品實在太便宜方便,以至於我們習慣用一次就丟棄的容器,而不考慮塑膠會以各種形式存在環境中數百年甚至更久,持續破壞生態和海洋,導致生物死亡和人類健康惡化。

 

塑膠從大變小,即使變成細小看不見的碎片,最終還是進入我們的水、土壤、空氣和食物鏈;塑膠包裝中溶出的化學物質例如塑化劑,有可能致癌,影響免疫系統,造成內分泌和生殖機能干擾,對人類健康造成傷害。最後,塑膠從開採製造到使用的生命週期, 高度依賴著加速氣候變遷惡化的石化產業,若不降低對於塑膠製品的需求,石化產業和溫室氣體排放不可能趨緩。

 

我們不是都有做資源回收?

 

事實上,總垃圾量過於龐大,而回收比例太小,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即便回收,也不代表後續能有效再利用。

 

粗估全球塑膠垃圾被回收與再利用僅約14%,其他約 14% 進焚化爐處理、40% 被掩埋,其餘則進入自然環境中。以台灣為例,每天還是有大量塑膠垃圾進焚化爐處理。塑膠燃燒後釋放的有毒物質戴奧辛,會傷害免疫系統、內分泌和生殖系統,也有可能致癌。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