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循環經濟」嗎?與傳統的用完即丟經濟模式不同,循環經濟強調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永續性。環保署指出,這種模式透過推動永續消費與生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以及加值化廢棄物處理,結合創新技術與制度,努力減少原物料消耗,以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價值,實現資源循環再生,最終邁向零廢棄目標。
峇里島是許多人心中的度假勝地,然而隨著大量的觀光人潮湧入,也為峇里島帶來難以回復的傷害。當今峇里島的廢棄物問題十分嚴重,島上的垃圾掩埋場已無法消化每年高達 160 萬噸的廢棄物。 當地許多組織開始展開行動,希望能找回潔淨的峇里島。近期落成的廢棄物處理中心「社區廢棄物計畫(Community Waste Project)」,更試圖透過在地企業的串連,找到能在峇里島全境實踐的零廢棄方案。
快時尚服裝公司Zara、H&M和零售巨頭IKEA、Primark等十大品牌將共同合作,於明(2025)年起啟動「Re-viste」的自願性試點計畫,以因應歐盟正在審議的新法案,要求生產者預付每件T恤約0.12歐元(約新台幣4元)的紡織品廢棄物處理費。
你知道一年全球花在環保設施的金額多少嗎?根據研調機構預估,一年接近3兆美元,相當於快要100兆台幣。其中,用來處理廢棄物(垃圾)的產值約佔14%,一年約4,265億美元(約新台幣13.6兆),根據預估,從2023年到2028年,全球廢棄物管理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為 8.8%。未來幾年,每年新增的金額高達448億美元,這就是廢棄物處理廠每年可取得的潛在增長空間,如果有本事的話!
桃園聚全工業負責人鄧某、千弘環保公司負責人邱某,對外宣稱取得「R-0201廢塑膠再利用」許可文件,招攬廢棄物處理業務,非法收受廢棄物後,再堆置廠房、棄置重達3758公噸的廢塑膠廢料混合物,以獲取近億的不法利益,桃園地檢署調查後,依法提起公訴,並各求處4年8月徒刑,同時聲請沒收所有犯罪所得。
台泥(1101)近年致力從傳產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周一(1日)發布最新永續報告書,也首度發布永續及氣候相關財務報告。 報告顯示,台泥2023年度來自低碳水泥及混凝土產品、廢棄物處理服務、儲能及充電服務、再生能源交易的營業收入,達到新台幣458億元,占2023年營業收入41.94%,且取得永續及綠色融資現金流入增加308億餘元。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永續,對今天的台泥來說,是一個動詞,而且是現在進行式。」 他說,台泥主動承擔與回應社會需求,制定可追蹤、可核實且負責任的2025、2030、2050年短中長期目標。
高雄煉油廠,成為可寧衛、裕山、台境等環保業者營運的重要動能。然而,面對高廠標案結束後的營收回檔,業者紛紛布局廢轉能領域。 裕山看好生活廢棄物處理業務,目標將廢轉能比重提升至35%。可寧衛則布局漁電共生及循環經濟,預計2025年桃園觀音SRF廠將正式商轉發電。台境則積極進入焚化爐領域,規畫3年內達5~10億元營收。
環保綠能當道,吸引企業競相加碼投入廢棄物處理、綠色工程、新能源及循環經濟領域,鋼聯廢棄物處理業務營收占比已達4成,預期今年營收有雙位數增加;崑鼎循環經濟營收占比今年將達5成以上,獲利可望創歷史新高;台泥持續提升新能源及循環經濟的投資,新能源重點事業及綠能去年已轉虧為盈。
隨著國際自願性碳權市場逐漸展露頭角,買家偏好的碳權來源也開始產生差異化。根據碳驗證標準(VCS)、黃金標準(GS)、美國碳註冊登記(ACR)及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等廣泛使用的碳驗證標準,已退役的碳權主要來自以下八種來源:能源效率提升、燃料轉換、工業氣體減排、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再生能源、廢棄物處理、家戶設備及煤層氣等。 其中,再生能源及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是最主要的兩大來源,分別佔了30%至40%。因此,接下來我們將針對這兩個項目的發展進行探討。
「我們開發的燃料棒比煤炭的碳排放減少4成,產生的熱能還一樣多。」隆順綠能科技共同創辦人陳俊宇分享,他們去年已經用舊衣纖維、廢棄塑膠等廢棄物,製造了3萬噸可代替煤炭燃燒發電的SRF(固體再生燃料),不僅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也為企業提供了環保的能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