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0年為台灣3.49噸商用車銷售龍頭的順益集團,面對電動車所帶動低碳轉型風潮,今(3日)在順益中壢汽車廠導入企業級虛擬電廠,廠區內設置太陽能面板與儲能設施,針對廠區的電力生產、儲存與分配做最佳化運用,未來甚至還能跨場域供電。
疫情造成供應鏈中斷,讓許多產業親眼看見供應鏈任何環節出問題就會有龐大風險,太陽能產業也在疫情期間面臨多晶矽短缺與價格暴漲。現在業者開始重視分散風險,方法之一就是回收。過去太陽能電池模組壽命到之後只能扔進垃圾掩埋場,但未來隨著需求大增、技術進步與材料改變,回收商有望從廢棄太陽能電池模組開採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材料。
太陽能是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未來將因全球加速脫碳及美國《通膨削減法案》繼續大幅成長。然而,退役太陽能電池面板多送往垃圾掩埋場,但現在隨著太陽能面板愈來愈多,技術投資與發展下,太陽能面板材料可望高達 95% 重新回收利用,預計 2030 年可回收材料價值超過 27 億美元。
從回收廢燈管起家,如今已經能處理262項廢棄物代碼,是甲級民營焚化廠之最,中台的下一步,瞄準廢鋰電池與廢太陽能面板,期盼再殺出一條血路。